赵瑞岩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250012
【摘要】目的:探究观察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将本院收治的96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对侧卧位处理,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48例的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48例的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48例的产妇不良事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新生儿不良事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位难产产妇联合应用徒手旋转胎头、对侧卧位分娩,可提高产妇的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可促使产妇分娩成功,可减少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对侧卧位;头位难产;分娩方式;产妇不良事件;新生儿不良事件
头位难产主要指非枕前位的胎头持续枕横位或是枕后位,导致胎头的最大径线和骨产道诸径线不一样造成的难产[1]。简单的说,就是甜儿分娩时头先露出,造成难产。产妇一旦发生头位难产,则会降低产妇的阴道顺产率和阴道助产率,进而会对产妇身体造成损伤,且娩出新生儿容易出现窒息症状,存在较高的分娩风险[2]。既往临床针对这一情况,往往主张产妇进行剖宫产,迅速完成分娩,降低头位难产对产妇造成的损伤。但随着临床对头位难产认识的较深,临床有研究[3]指出,在剖宫产前,结合头位难产发生原因,合理纠正胎头位置,促使胎头从最小头线进入产道,可提高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基于此,本研究展开了相关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将本院收治的96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48例患者。观察组产妇的年龄是21-37岁,均值(29.34±3.09)岁;孕周是36-40周,均值(38.34±0.87)周;初产妇有21例、经产妇有27例。对照组产妇的年龄是22-37岁,均值(29.50±3.16)岁;孕周是36-40周,均值(38.24±0.89)周;初产妇有20例、经产妇有28例。两组临床资料对比,均P>0.05,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48例给予对侧卧位处理,选取胎背对侧方向卧位,令胎儿的胎头枕部转到前方。若右枕横位产妇则取左侧俯卧位,左枕横位则取右侧卧位。
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处理,指导产妇将膀胱充分排出,然后维持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部,检查产妇的阴道、宫颈扩张情况,观察是否有水肿症状存在,检查患者的骨盆腔内径情况,确定胎儿胎头位置。在产妇子宫收缩间歇期,将右手摊入阴道,握住胎头并旋转胎头,将胎儿胎头位置转变为枕前位,右枕后位则顺时针旋转90°,左枕后位则逆时针旋转90°,若是正枕后位则可逆时针、顺时针旋转135°,然后将胎儿胎头固定枕前位,促进子宫收缩,嘱咐产妇尽可能向下用力屏气,促使胎头不断下降,在宫缩后并感觉有胎头下降现象后停止旋转,将右手抽出,在20min后再次检查胎儿的胎头位置,若依然存在异常,则再次进行操作。若旋转2次依然无变化,则转剖宫产。
1.3观察指标
(1)两组产妇的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
(2)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新生儿不良事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对比
观察组48例的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48例的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一。
.png)
2.2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48例的产妇不良事件(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新生儿不良事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二。
.png)
3·讨论
头位难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现象。胎头俯屈不良导致内旋转存在较大的难度,导致胎头难以从最小径线进入产道。有研究[4]指出,若在头位难产时选择合理方法有效纠正胎头位置,将胎儿胎头转变为枕前位,则可促使胎儿胎头从最小径线进入产道,促使产妇顺利进行阴道分娩。徒手旋转胎头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操作方法,可有效调整胎儿的胎头位置。临床有研究[5]指出,相较于胎头吸引术,徒手旋转胎头不容易导致产妇、胎儿并发症,可促进胎儿顺利娩出,可减轻对产妇的损害。再者,徒手旋转胎头主要由产科医师操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产妇造成的影响小,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由上可知,徒手旋转胎头与侧卧位处理在头位难产中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江丹丹,莫萍.侧卧位式仿生气囊助产术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7,41(9):828-829.
[2]刘秀芳.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17(17):58.
[3]魏莉娟.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0):98-100.
[4]薛杰.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106.
[5]吾日古丽·托乎提,帕提古力·阿布都热合曼,麦尔哈巴·艾力凯木.徒手胎头旋转与母体侧卧位法在处理头位难产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