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燕 席娟娟 李田田
洛阳石化医院 妇产科 471012
摘要 目的 探究微量催产素对无痛分娩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无痛分娩,研究组无痛分娩过程中静脉滴注微量催产素,对比两组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镇痛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第二及总产程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以及总产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均低于对照组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有助于提高无痛分娩的效果且不会带来显著的风险。
关键词 催产素;无痛分娩;静脉滴注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近年来新生儿出生率有所增长,如何减轻分娩痛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1]。除了剖宫产外,无痛分娩技术也逐渐普及,且较剖宫产可以避免手术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的问题。目前关于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新药物来提高无痛分娩效果、改善妊娠结局成为热点[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产妇,研究微量催产素对无痛分娩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6.0±2.7)岁,平均身高(162.8±6.2)cm,平均体重(62.8±7.8)kg,平均孕周(39.2±1.7)周;研究组平均年龄(25.8±2.3)岁,平均身高(163.1±5.8)cm,平均体重(63.1±8.2)kg,平均孕周(38.6±1.6)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选择使用镇痛且愿意尝试经阴道分娩;②无药物材料过敏史,无麻醉过敏;③无明显头盆不称,宫内条件良好,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低风险足月初产妇。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无痛分娩方法镇痛:宫口开至3cm时,经腰椎L3-L4间硬膜外穿刺,置3cm导管,经导管注射1%利多卡因6ml,观察生命体征5min,若未发现异常,则采用0.125%罗哌卡因与0.0002%芬太尼混合液经镇痛泵给药,速度为6ml/小时。
研究组采用上述方法镇痛后静脉滴注微量催产素:2.5U催产素与5%葡萄糖液 500ml混合静脉滴注,速度为8滴/min。持续监测包括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根据宫缩和胎心进行滴数的调整,宫缩持续50s左右,间歇1-3min,宫腔内压维持在50~60mmHg,如若发现异常,可减少或者停用催产素,待产妇和胎儿恢复正常后再继续滴注,直至分娩结束。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镇痛效果:0分表示无痛;0~3 分表示有轻微疼痛;4~6分表示有明显疼痛;7~10分则代表剧痛。
观察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的时间;产后出血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评分标准: 0~3分表示重度窒息;4~7分表示轻度窒息;8~10分表示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VAS评分,发现镇痛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2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对比两组第一、二产程以及总产程的时间,发现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3两组产后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产后出血量为(321.29±115.25)ml,观察组为(246.31±42.3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产后出现尿潴留者有6例,轻微瘙痒者有2例,研究组产后出现尿潴留者有2例,轻微瘙痒者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的Apgar评分,对照组(8.42±0.57)分,研究组(9.76±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娩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也是母亲最幸福的时刻[3],而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分娩痛。网传分娩痛在疼痛分级中属于第12级,虽然只是系数,不过也说明了分娩痛对神经感官的刺激非常大,甚至会引起生产过程中的应激反应、酸中毒,产后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近年来无痛分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且在医患双方都非常受欢迎,同时需要更高的医疗技术水平。然而我们也发现无痛分娩延长了产程,且增加了转剖宫产的风险[4]。
催产素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能促进下丘脑、视上核神经元分泌,从而刺激产妇子宫收缩,促进产妇排出乳汁,能够使分娩加快[5]。相关研究证实,在无痛分娩中静脉滴注微量催产素,能够促进宫颈成熟,使宫颈扩张,缩短第一产程,加速分娩,且不会增加产妇疼痛感,保存产妇体力,改善分娩结局。在分娩过程中,既能够起到更好的镇痛作用,又不会引起产后出血,对母婴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本研究发现,采用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后,镇痛效果,产程时间都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也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微量催产素对无痛分娩有改善镇痛效果,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的作用。无痛分娩中静脉注射微量催产素这个方法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丁晓露.产科无痛分娩中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3):190+192.
[2]顾汉平.无痛分娩中给予催产素静脉滴注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01):42-44.
[3]李培艳,王萍.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在产科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87.
[4]周丽娜.催产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7):109-110.
[5]黎佩钊.在产科无痛分娩中采用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128-1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