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湖北 黄石435000; 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患者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实施和护理评价。方法:随机选取64例食管癌患者,均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2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n=32例)在常规的护理方法下,对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消化道不适症状和营养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比较中,观察组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患者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临床上可以进行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食管癌切除术;护理
前言
食管癌是在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患者发病之后,对患者的饮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样在手术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禁食的时间较长,容易使患者产生机体水、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1]。因此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将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患者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效果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4例食管癌患者,均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7.1±2.8)岁;观察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8.2±2.6)岁。排除合并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或明显记忆损害,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在患者术后12h进行肠内营养的供给。在第1d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后续根据患者的后续情况进行营养混悬液的调整。在对患者的进行肠内营养间保持进入空肠的营养液温度在39℃左右[2]。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乳糜胸等症状。
(2)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实验测验数据有效录入SPSS22.0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施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 ±s)表示,施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
在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比较中,观察组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讨论
在食管癌的手术前,患者需要有着不同程度的禁食,再加之患者自身病情的影响,患者自身的营养供应不足,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给予,能够对肠道给予营养,促进肠道蠕动,并能够避免静脉插管的风险,保护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3]。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的肠道没有损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在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比较中,观察组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了补充,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4]。
综上所述,早期肠内营养在患者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在临床上可以进行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参考文献
[1] 徐应蓉.食管癌与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 医疗装备,2017,30(1):180-181.
[2] 王开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场外营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121-122.
[3] 张静.食管癌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于护理措施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212.
[4] 田丰,张洋,张丽.全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时机与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