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3期   作者:徐芳
[导读] 探究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以及规范化护理安全对策。
        徐芳
        阜南县人民医院  2363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以及规范化护理安全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内收治的76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通过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8)和通过综合护理的观察组(n=38),将两组患者抢救结果进行统计比进行比较。结果 ①通过抢救,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为 94.74%,死亡率为 5.26%,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的概率为 78.95%,死亡率为 21.15%,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 92.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68.4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制定安全性的护理对策,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严重创伤性休克;急诊护理风险;护理安全对策

        急诊科作为急诊抢救科室,是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佳的技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工作具有突发性大、时间性强、技术要求高,是护理风险高发科室,护理纠纷显著高于其他科室。通过分析急诊科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水平,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护患冲突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探讨影响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本研究选择76例严重创伤性休
克患者的抢救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76例,分为通过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8)和通过综合护理的观察组(n=38)。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38.24±13.54)岁;观察组男 18 例,女12例,平均(37.64±14.17)岁。所有患者均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的研究对象,对在同意书上签字,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一般资料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给氧护理、心电监护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实验组,主要是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安全护理对策,主要内容有:①护患沟通。在患者入院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因和病情,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家族病史或过敏事项,尽可能缩短抢救时间。同时,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及患者家属,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病情状况,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提高抢救效率。严重创伤性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危急,因而抢救时间对抢救是否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在送往医院或转院的过程中,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而要尽量避免出现各种转运不当等问题。对此,医院需要为严重创伤性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在入院前,要依据随行护理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准备好相应的药品或器械设备,以便患者入院后能够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从而降低治疗风险。③患者病情评估。不同患者由于病因不同、创伤位置不同,因而抢救方法也是不同的,护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给氧等基本护理干预,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则由专家团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然后送往不同科室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无意识的患者用家属代替)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 非常满意的患者例数与满意的患者例数与总例数的比值。
1.4统计学分析
        我院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使用(±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然后通过t值来检验,使用百分号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来检验,将P<0.05 的情况当成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经过抢救,观察组患者通过抢救的成功概率为 94.74%(36/38),死亡率为 5.26%(2/38),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8.95%(30/38),死亡率为21.15%(8/3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 68.42%(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 1。
 
3 讨论
        从国内的医疗卫生工作现状分析,护理工作有着较大的护理风险及隐患,在急诊科尤为明显。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最前沿,是对医院工作质量影响较大的科室。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急、重,患者或家属心理、情绪存在一定的不安定因素,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期望值很高,护理风险较大,护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急诊科也是医疗纠纷相对严重的地方。创伤性休克是因机体受到剧烈的创伤刺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脏器损
伤及骨折后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造成的,常对体液代谢、微循环及内脏器造成较大损害。严重创伤性休克情况十分危急,若不及时给予合理、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会为医疗隐患埋下隐患。
        针对当前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一系列护理风险问题,我们应当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做好规范化的护理安全措施。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临床上的经验情况进行一定培训,同时通过具备专业化
能力以及高管理能力的护士人员来进行培训,解决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风险情况,同时降低急诊科室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等。同时还应当不断的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总结存在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缺陷,
吸取教训,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加强科室内部的交流工作,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总结等,树立恰当的证据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升急诊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的技巧和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在沟通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尊重、换位思考,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等。规范化书写相关的护理记录书,同时护理记录作为当前患者病情的动态化监督方式,在实际的填写过程中应当按照医嘱来进行,并且将其作为法律依据,在进行书写的过程中避免乱涂乱改现象,做到真实、有效、准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抢救获得成功的概率为 94.74%,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2.11%,提示采取相应的护理安全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这与国内有关报道的数据相一致。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和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沙中堂.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5):228+231.
[2]何最,李王安.高级创伤护理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8):165-167.
[3]李翠,卢传强,吉翠翠.绿色护理通道在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3):128-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