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贤 李春灵*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目的 对广西某中职学校2+3护理专业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知识调查并分析原因,明确提出相关的建议,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方法 自行设置问卷调查,对广西某卫生学校482名在二级以上医院实习6个月以上的2+3护理专业的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 发放问卷482份,回收477份,回收率98.9%。由于学校和实习医院的不够重视,2+3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观念薄弱,职业防护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差,普遍存在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结论 针对2+3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知识明显缺乏,对职业防护的措施实现落实的不到位,建议强化实习护生职业防护培训教育,需要学校和医院共同指导和教育,加强学习,规范各种临床护理操作,减少实习生职业伤害的时有发生。
关键词 2+3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策略
全球约有3500万医务工作者,而每天约有300万医务工作者处于针刺/锐器伤害所致的职业暴露威胁之下,这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职业性损伤是指工作中由职业危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的各种身心健康危害,包括职业性危害因素对职业和工作有关的疾病[2]。对于刚刚迈出学校大门的2+3护理专业 的学生来说,年龄较小,普遍在20岁左右,加之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以及刚进入临床工作的胆怯、紧张等情绪影响,对临床上职业暴露的时有发生还没有心理准备,更容易发生职业危害。在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损伤中,物理性损伤更为常见。锐器伤是物理性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也是医疗护理操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损伤之一[3]。如若实习护生因职业暴露感染,例如锐器伤而感染相应传染疾病,将损害护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调查2+3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暴露知识调查的掌握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为学校和医院开展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保障实习护生的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广西某卫生学校2+3护理专业的实习护生482名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经专家审阅后正式定稿,采取不记名方式,各班班主任协助,在教师检查护生临床实习时统一发放问卷,由实习护生现场独立完成。调查项目共包括13个项目,主要包括实习护生的一般资料、对职业暴露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主要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②对职业暴露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有无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什么是职业暴露、职业性伤害的危险性、职业暴露的类型、发生职业伤害的原因、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环节、锐器伤后处理方法、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以及是否增加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发放问卷482份,回收477份,回收率98.9%。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由调查员对协助者(各班班主任)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确定不记名自愿调查的原则。班主任在11月赶赴广西各医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时,当场取得护生同意和配合,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
1.4 统计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合格问卷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477名调查对象中,实习男护生为11名,占比为2.3%,女护生为466名,占比为97.7%;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比92.8%,学历为初中的占95.6%。详见表1
.png)
3.讨论
3.1 2+3护理专业实习生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不够强,职业防护的知识明显缺乏。实生护士的实习过程是将书本上的护理技能知识与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相结合的过程[4]。本次调查发现,不少同学对职业暴露的类型、发生职业伤害的原因、预防的关键环节、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理知识掌握情况较差。2+3高职护理学生虽然在校学习了4年的临床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操课程,但学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防护课程,导致护生在校时没有接受系统、完整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一旦进入临床,其对职业防护知识的缺乏、对护理操作要领没有很好的掌握,加之护生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胆怯、紧张等心理因素影响,这些因素都很容易造成临床实践职业暴露风险的增加。
3.2 实习医院管理层的不够重视,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职业防护的制度和管理不健全,管理者和教育者缺乏对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生职业防护的管理,也增加了护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尽管教学医院均有岗前培训,但往往只注重理论培训,缺乏具体事例的警示,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有调查显示,通过岗前培训能够完全掌握针刺伤的预防知识及处理流程者仅占37.3%[5]。另外,有的实习医院基层管理者认为实习生是“临时工”,不是正式护士,在使用一次性手套或者防护措施等方面受到医院的限制,认为护生使用这些防护工具浪费资源,导致护生对使用防护工具保护自己这块不够重视。实习护生一旦进入临床工作中,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十分频繁,在使用头皮针、一次性注射器等如不注意自我防护,护理操作行为过程中如若被血污染的针头刺伤,则会有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可能。
4 应对策略
4.1 加强学校教育 医学院校应配备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科教书或者校本教材,特别是实习前加强职业暴露危险的警示案例,引起学生重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的指导和考核,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习惯,重视细节,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2 实习医院强化对护生的岗前教育和科室培训 在实习过程中,特别是实习初期,需要重点对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重视职业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落实职业防护制度和措施。同时,加强带教老师的管理,增加带教老师职业暴露防范知识,规范其常规护理操作流程,以身作则,给护生树立好的榜样,做好示范和指导,把职业安全教育渗透到护理操作中。
4.3 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心理素质 在需要为病人抽血、注射等操作时,要坚持戴手套,养成保护自我的意识。在接触使用过的针头、注射器时,一定要按标准的操作进行,不急不躁。对护生出现因临床经验不足、对工作环境不熟而出现的紧张慌忙心理,需要带教老师帮助其熟悉医院环境和日常护理操作,鼓励护生与带教老师多沟通,学会缓解心理压力,鼓励其正确看待实习工作带来的压力,积极的投入临床学习中,顺利、安全的完成临床实习。
参考文献:
[1]王薇,王茜,靳英辉,等.护生实习中职业相关安全问题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724-728.
[2]倪传英,袁晓华,张文敏.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8):1910-1911.
[3]纪京绪.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分析[D].山东大学,2016.
[4]岳玲,魏孔芳,鲁玉桂.实习护士职业伤害原因调查及防护[J]. 甘肃医药,2013,32(2):153-155.
[5]刘春兰,刘晓燕,朱应红,等.实习护士针刺伤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杂志,2015,33(7):528-529.
[*通讯作者]:李春灵(1962-),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