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
杭州市富阳区中医院 浙江省 311400
摘要:急诊护理具有随机性和强时效性的特点,危重病人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脏骤停。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迅速、紧急地开展急救,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开展有效的急救措施,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此外,急诊护理技术要求高,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全面的护理知识和观察病人的状况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病人的状况的评估工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的基本急救和先进理论和操作技术,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紧急治疗,对于患者采取急救和护理。危重症评估工具,可以为医务人员分诊、治疗提供协助、便利,医务人员合理评估病人的病情,有助于急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临床上有多种危重疾病评估工具,本文就其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急诊;急危重症;病情评估;护理
引言:急诊室是危重病人入院和治疗的地方,危重患者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发展迅速、疾病复杂等特点,其病情评估快速、准确,早期发现危重患者对抢救生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评估中,医生经常抢救病人的各种疾病评估工具,通过病人的意识状态、血压、呼吸、脉搏、心率、唿吸率、体温等指标来监测评估疾病、诊断,但在急诊护理中,不同的疾病评估工具各有优缺点,现将危重病评估工具应用于急诊综合评估,以提高临床预测安全风险的能力,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1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1.1 ESI
ESI是由美国医学人员在1998年提出的5级预检流程/敏度系统,是一种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急诊预检分诊工具,能够从病情危重程度、所需资源等方面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类、分诊。ESI以百分比的形式将计算结果分为5个等级,具体为:分诊为1级:患者需要实施紧急抢救生命的措施;患者是否处于高度危险状态、是否存在意识模糊和定向力障碍等症状、有无疼痛或痛苦?若回答“是”且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则分诊为2级,生命体征稳定则为3级;需要使用几项不同的医疗资源,则分诊为4级,不需要则为5级。
急诊科医护人员可按照ESI快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分诊,从而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使急危重症患者的候诊时间缩短,并能够对轻症患者进行快速处理,有利于减轻急诊工作负荷及将急诊科“拥挤”问题解决,促进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急救人员在到达现场后立即采用ESI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划分创伤类和非创伤类、轻症和危重症患者,根据指数合理配置现场急救人员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能够使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ESI应用在成年患者、老年患者、小儿预检分诊中的信效度均较高,国外护士每隔2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根据病情变化划分分诊等级,可在不浪费医疗资源的同时缩短患者的候诊时间,且便于急诊科护士抓紧“黄金一小时,白金十分钟”的抢救工作,对急诊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分流,有利于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合理的救治。
1.2SI
休克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为失血,SI(脉搏/收缩压)是临床常用于反映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不仅能够有效判断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还可评估非失血性休克相关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如应用在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中,可根据收缩压、心率情况评估死亡风险,并能够对收缩期肺动脉压超过50mmHg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同心率等常规检测指标相比,SI可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进行更好地反映,有助于急诊预检分诊效果的提高。
SI具有获取容易、便于记忆等优势,可用来评估显著心脏骤停循环恢复等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且还与某些急诊常见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目前国内对SI与急诊常见疾病的关系尚无足够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资料支持。采用SI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发现SI越高,则患者的休克情况越严重,预后越差。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容量不足、血管舒张功能异常会导致早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减少心脏负荷和降低心排血量,导致氧供需失衡,一般需要进行液体复苏逆转,而复苏不足会导致患者心脏功能持续下降,SI可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反映,提示该病患者应及时进行液体复苏,还可为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提供指导。
2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2.1 实现了急诊质量的无缝隙衔接
看过急诊科的学生都看到过有一个场景,在一家餐馆瓦斯爆炸引起的多多人受伤,大量的患者涌入医院的急诊科,分诊护士在短时间内分类患者,分别使用了绿色,黄色和红色的腕带,医生会根据他们腕带的颜色来进行质治疗。场景中不同颜色的腕带实际上是分诊护士,使用MEWS评分来分析病人的病情,判断病人的治疗顺序。方法:患者MEWS评分为0 ~ 1,佩戴绿色腕带,MEWS评分为2 ~ 3的患者佩戴黄色腕带,到专科病房就诊。MEWS评分超过4分的患者佩戴红色腕带,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或急诊室。根据这些,紧急护士已经意识到急诊的无缝连接,不仅提高应急分流处理的效率,还有效地保证医疗资源的最大利用率,以便获得更多的治疗时间紧急病人,减少因为延迟救援造成的死亡率,。
2.2 提高急诊分诊效率
分诊是医院急诊室的首要治疗保证,分诊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分诊台护士对患者的年龄、病史、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以实现合理分诊,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家属的满意,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结束语:
根据我院急诊患者的特点和危重症评估工具的优势,各级急诊医务人员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工具对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根据特殊疾病的特点,重新分配特殊疾病观察指标的权重,设计一种类似于当前健康手环的腕带系统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特殊疾病的相关指标;将重症监护系统与医院患者信息系统相结合,对特定疾病的数据进行持续分析和预警,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以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宋迎春. 和肽素在急危重症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作用[D].江苏大学,2018.
[2]庞志丽,王尚明,萧素娟.白细胞介素-6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1):3458-3459.
[3]王子珺.产科危重症病情评估系统建立及临床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5):500-502.
[4]江琳. ICU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C]. 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三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2017:257.
[5]李晓燕.血乳酸、胆碱脂酶与APACHE Ⅱ评分在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预后中应用[J].中国处方药,2017,15(07):136-137.
[6]董丽丽,王蕊,马国威,王新华.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0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