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 710089
摘要:目的:探究在眼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安全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1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9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深入了解眼科护理安全的应有效果,本次使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n=45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n=45例)不同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并记录护理和管理期间产生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后,本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1/45)、13.33%(6/45)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后者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97.78%(44/45)、75.56%(34/45)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满意度,相比之下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结论:在眼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安全,能够有效地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良好作用,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促进满意度的提高,可在今后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眼科;护理安全;应用效果
引言:
为了深入了解眼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安全的方法和效果。本次收集在我院治疗的部分患者,并使用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对比的研究方式,获取以下报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5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24-66岁,中位年龄为(43.47±1.82)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2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观察组则使用护理安全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科学评估病情。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以此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治疗有很多成功案例,使其放心。(3)环境安全护理。排除病房和病区中的各项安全隐患,定期检查相关设备和设施,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维修或更换[2]。(4)完善制度。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现状,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制度要求。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主要包括: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书书写、应急预判能力、护理差错等评分,每个项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水平越高,将统计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统计两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跌倒、护患纠纷、医疗器械应用不当、查对不到位、护患沟通不畅、用药错误、坠床等不良事件,采用(发生例数÷总人数)=发生率的方法计算,比较结果。采用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进行评价,非常满意处于(90分以上),基本满意处于(80-89分),不满意处于(79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人数,将计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管理方法实施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水平
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进行护理管理后,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书书写、应急预判能力、护理差错等评分分别为(93.11±2.92)分、(95.29±2.08)分、(93.88±2.37)分、(93.11±3.14)分;对照组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文书书写、应急预判能力、护理差错等评分分别为(75.88±3.03)分、(80.19±2.21)分、(79.62±2.75)分、(79.11±2.88)分;两组相比,后者有明显的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不同管理方法实施后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后未发生跌倒、医疗器械应用不当、查对不到位、护患沟通不畅、用药错误、坠床等不良事件,但有1例护患纠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中跌倒、护患纠纷、医疗器械应用不当、查对不到位、护患沟通不畅、用药错误、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例、2例、1例、1例、1例、0例、0例,总发生例数6例,总发生率为(13.33%);两组相比,前者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2.3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对比满意
观察组护理后对护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35例、9例、1例,总满意例数44例,总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护理后对护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24例、10例、11例,总满意例数34例,总满意度为(75.56%);相比之下前者优势十分明显,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见表3。
.png)
3 讨论
眼睛是人类重要的感官系统,一旦发生视觉神经疾病(既眼病)后,患者的视力会出现下降,甚至失明的可能[3]。一般情况下,视力障碍、眼睛流脓、视网膜红肿、流泪、怕光是常见的眼疾病临床表现,眼疾病患者中老年人居多,由于该病的位置特殊,且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所有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在眼科中加强护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就护理安全而言,其是护理服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同时护理安全的实施,能够减少患者意外地发生,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4]。护理安全也是一种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措施,组中护理的人性化和细节,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5]。本研究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安全模式,结果显示,无论是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是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护理安全进行眼科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水平,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护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可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庆红[1],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
[2]米英囝[1],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6)
[3]范丽敏,分析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0(51)
[4]杨梅[1],浅析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