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3期   作者:张学宁
[导读] 探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学宁
        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40例。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风险事件的原因,并根据问题的属性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坚实的保障。结果:实际数据表明,实验组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管理中,显著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鉴于此,该项技术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推广。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护理;管理;应用

        近年来,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这个社会背景之下,居民也对国内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心血管科室作为医院的主要科室,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通常病情都比较复杂,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如果医院护理环节中存在风险漏洞,就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医院应当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风险护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包含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52-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4±3.4)岁;实验组包含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51-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9±3.7)岁。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手段,实验组在分析导致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以 SPSS20.0 处理本文中相关数据,以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实际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95.27±4.7)分,对照组的平均护理质量评分为(79.56±4.1)分,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
        对照组共出现5例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12.5%;实验组仅出现1例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为2.5%。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内科疾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疾病,想要完全治愈非常困难,大多数患者都需要依靠长期治疗。护理是重要的治疗环节,护理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满意度。因此,及时找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风险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护理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患者生命健康,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本次试验,发现医院的护理环节中仍存在很多风险因素,以下将会介绍几种排除风险因素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护理工作对患者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落实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医院有必要专门建立一支专门的风险管理队伍。心血管内科疾病比较复杂,涉及到的药物种类众多,如果错服药物,就很容易引起风险事件。此外,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所以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风险事件。针对上述问题,风险管理队伍应当仔细分析导致风险因素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问题。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检测,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上报,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2)为了保证各项护理和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医院应当加强管理体制构建,依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在工作中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明确每一个护理人员的相关责任,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此外,医院还需要设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医院可以根据其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护理人员,医院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合理的奖惩能够更好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3)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开展的核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医院应当定期组织培训和讲座,致力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水平,让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此外,护理人员本身也要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水平。(4)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受到疾病的折磨,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此类情绪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患者排除不良情绪。另外,患者及其家属医疗知识不足也是一项重要的风险因素,如果他们不能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就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因此护理人员也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疗知识普及,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这样也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
        综上所述,将风险管理应当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鉴于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该项技术应当得到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晨玲.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21-722.
[2]唐丽君,张晶,张明明,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效果[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5-1746.
[3]何丽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260-261.

作者简介:张学宁(1987.02.05)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新乡市,现供职新乡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新乡医学院学士学位,心血管护理专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