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高血压怎么进行护理?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3期   作者:苟明梅
[导读]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了卓越发展成就,带动了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受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增多的影响
        苟明梅
        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100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了卓越发展成就,带动了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受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行为增多的影响,罹患高血压的人群逐年上升,其中,又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若未对病情及时有效控制,可诱导多项并发症发生,促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那如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护理呢?
一、高血压临床特征是什么?
        高血压为临床多发性慢性疾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有或无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伴发。高血压为重要诱导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因,对心脏、肾脏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和结构造成了严重影响,最终可引发器官衰竭,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因素。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通常缺乏特异性表现,患者中约1/5的比例在发病时可无症状,仅在对血压进行测量时,或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出现并发症时,才被检出。以心悸、头晕、疲劳、头痛等为最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公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之促使日常饮食和生活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高盐分、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摄入过多,或有饮酒、吸烟习惯,或在有噪声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及精神过度紧张,均为主要引发高血压的原因。上述因素在中老年人群中表现更为明显,故中老年人员为高血压最易罹患人群。故如何针对高血压临床特征,开展多元化的护理干预,对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意义显著。
二、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护理?
(一)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中老年罹患高血压的人群而言,随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也表现为渐趋衰老的情况,心理在生理、社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诱导下,也有多种变化发生,造成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呈渐趋减退显示。尤其是在病情的影响下,中老年人更易有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以郁郁寡欢、焦虑等为主要表现。尤其就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通常会有肢体麻木、头痛、睡眠障碍、眩晕等症状伴发,进而更易有消极、焦虑等心理问题产生,对心理护理有更高的要求。
        护患间需建立有效沟通,对中老年患者心理特征进行掌握,首先,重视取得家庭的关爱的社会的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安全,进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摆脱孤独感;其次,护理人员需展开科学适宜的健康宣教,举同类型经有效治疗预后病情控制理想的案例,以让患者知晓高血压疾病特征,树立克服的勇气,增强自信心;又次,针对伴发症状,可进行对症支持,以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促使情绪保持稳定。
(二)饮食护理干预
        其一,限制能量摄入。对能量的摄入进行限制,使体重于理想的范围内控制,保持体重指数正常,故宜食鸡蛋、瘦肉、牛奶、鱼类、家禽等食物。重视复合碳水化合物摄入,以使膳食纤维供给量增加,膳食纤维可使食物中糖在机体的吸收延缓,进而使空腹、餐后血糖降低,使糖脂吸收得到控制,进而降低了高血脂对患者血管壁构成损害的强度,使心血管疾病率明显下降,还可对胃肠蠕动予以促进,对便秘加以防范。可取混合纤维或燕麦麸、麦麸对含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代替。

重视对维生素A、C、E进行补充,多食新鲜蔬果,每日新鲜蔬菜摄入量不低于400g,水果摄入在100-200g。
        其二,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摄入。取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易于对心脑血管病进行防治。日常用油需以植物油为主,鱼类蛋白宜多食,因牛氨酸、蛋氨酸丰富,利于促脑卒中、高血压发病率降低。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利于对血压水平进行控制;大豆蛋白可对脑卒中进行预防,故可多食豆制品与鱼类,尤其是海鱼类,以使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的摄入增加。
        其三,其他。钠盐摄入过多为重要的引发高血压的因素,故对摄入量进行控制,可促血压降低,维持血压水平保持稳定。钠盐每日于<6g为宜。及时对微量元素、矿物质进行补充,饮食需营养均衡,定时定量。
(三)用药指导
        需对下述用药原则进行严格遵循,即对剂量进行严格控制,由小至大;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因中老年患者多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合并,机体循环调节能力表现为较差的情况,加之经对机体总体液量进行测量,呈明显减少显示。故在开展用药治疗期间,需避免出现降压过度事件,应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故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时,剂量宜自青壮年所服用剂量的1/3-1/2开始,经细致对患者反应观察,若无异常,可渐加量,待给药2-3个月,获取的效果较为理想即可。同时,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机体血压昼夜节律进行分析,发现具双峰、双谷动态变化特征,用药的最佳时点在晨起6时,午后2时,和夜晚10时。另外,需对降压药物的机理进行掌握,并知晓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可及时处理意外事件。即使经用药将血压于正常范围控制,也不可出现擅自停药的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对用药剂量适时调整,以免自行停药引发的血压出现骤升的现象,造成病情不断反复。此外,若血压波动较大时,还易对机体肾脏、脑、心脏靶器官构成损伤,故需对遵医用药引起充分重视。
(四)运动作息干预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开展运动时,需避免力量性、剧烈竞技性的项目。积极适当在有氧运动中参与,结合自觉症状及血压变化,对合适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进行选择,注意量力而行。对于运动方式而言,包括放松疗法、步行、打太极拳、慢跑等,以对血液循环予以促进,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可依据患者自身状态,在开展运动时以及运动完成后的感觉,对适度的运动量进行制定。如肥胖者,需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防引发交感神经出现异常兴奋,造成血压发生剧增,进而明显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的情况。在开展锻炼期间,除自身需树立安全意识外,还需重视与他人同行,防范跌倒、碰伤等意外事件。在每日清晨,因机体交感神经处于较为兴奋阶段,血压有较高的易波动性,故需告知患者起床动作需放缓慢,先坐起,留清醒时间,再逐步起床,以降低脑供血骤降引发的晕倒事件。可鼓励患者在家务中适当参加,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可从自身爱好出发,在种花、书法等项目中参与,以使情绪保持稳定,进而利于血压的控制。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保持运动与休息之间比例需均衡。
三、结语
        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病均属对公众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中老年高血压护理属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对疾病知识进行掌握,明确护理要点,不断增强自我照护技能,以获取理想预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