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李双雄
[导读] 传统的高中物理课程以备战高考为主,
        李双雄
        宁德市民族中学 福建省 宁德市 355000
        摘要:传统的高中物理课程以备战高考为主,高中教学改革后,新课程下物理课程强化了实验教学,开展项目式的物理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帮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对基础知识更形象的方式学习吸收,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来增强物理知识和公式的理解,提高物理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身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物理中运用的重要性以及特点,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应用的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改下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初中的课程难度相比,高中的物理原理与公式的理解难度一下子增大,理论更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学生记忆公式的方式往往是死记硬背或者大量习题的演练,久而久之,学生匮乏学习物理兴趣。高中物理课程运用项目式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巩固书本上的知识点,而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促使学生更关注物理学习方法,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动手能力。
        一.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追求考试成绩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追求升学率的提升,教师往往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只注重学生书面成绩的提升,课堂上进行习题的演练。学生则缺少自主思考理解公式以及推理过程的时间,被动的记忆知识内容,盲目地抄笔记,无法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导致题目一更改询问的方式就不知道考的知识点是什么,无法融会贯通,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较低,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较低,积极性逐渐下降,从而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压抑。
        (二)知识内容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高中物理教学长久以来都有“轻实验重理论”的学习思维定式。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高中物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可是成绩提升却不高。并且教师在教授知识点的时候,忽略了与实际生活的相结合,导致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习题上面,无法了解到物理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深奥复杂的物理知识,无法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项目式学习的含义以及重要性
        项目式学习通常是从一个问题出发,比如说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或者是物理实验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做”中“学”。之后学生通过物理实验,通过团队之间的合作进行问题的思考,综合数据,设计相关的研究方案,最终经过实践得出答案。在项目式学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以及理解。并且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符合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以及思维模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改善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端,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面对题目的时候,能够熟练运用相对应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解题,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创设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社会所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项目式学习运用于物理教学中的策略
        (一)寻找项目选题
        生动有趣的项目选题能够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并且有深度的项目选题,高中生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因此,项目式学习的选题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的选题应该具有以下的特征。首先,选题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其次,选题应该满足物理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选题的实践性以及可操作性。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比较喜爱的物理学方向,选择相关的项目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项目式学习的选题的难易程度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强,帮助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例如,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中《摩擦力》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作为教学的背景,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到的自行车,作为摩擦力的相应主题,通过对于自行车的探究,教师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之后研究自行车各个部分的摩擦力,并根据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进行分类,设计之后的实验方案。教师需要观察学生操作时候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操作过程中的误区,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二)规划项目流程,设计问题
        项目式学习确认完主题之后,教师还需要注重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的问题需要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出的,不能是一眼就能得出的答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教材的内容,进行物理实验得出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合力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动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项目式的主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调整设计的问题,还需要注重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连贯性以及递进性,逐渐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物理知识的,构建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对应联系以及区别。
        例如,《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这节实验课,目标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际涉及到电路的设计与研究,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主题,询问学生为什么分压式接法,而不用限流式接法?为了减小误电流表是内接还是外接等,帮助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更加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从而拓展到LED灯的功率测定等内容。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设计相应的项目,通过实验现象,设计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加深知识点的记忆以及理解,提升自身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设备、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物理学习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物理学习氛围,帮助高中生缓解繁重的学业压力。由于项目式学习的主要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将桌椅摆放在一起,创设物理合作的氛围。对于物理学习来说,项目式学习创设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的了解物理现象,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思考其规律性和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和假设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答案,并且互相讨论,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如,在《油膜法测油酸分子的直径》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油酸分子直径非常的小,如何测量油酸分子的直径成为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将本节课设计成一个项目,并引导学生,思考想要测量绿豆的直径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测量,从而引导学生改进方案来测量油酸分子的直径。由此在项目式学习自主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自学到实验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物理学科素养。
        四.结束语
        高中物理项目式教学能够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知识学习的印象,进而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与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自主探究学习的模式需要老师更加注重项目式教学主题的选取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合理化实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物理的学习效率。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和掌握知识,改变错误的定式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实验,学习物理原理,轻松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万仓.项目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制作潜望系统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0,35(10):20-22.
        [2]黄振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下),2019(07):170-171.
        [3]高小力.关于高中物理教学特点的解读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高考,2021(02):50-51.
        [4]杨建水.基于网络环境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