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胜
湖南省宁远县冷水镇云潭完全小学 湖南省 宁远县 425600
摘要:小学数学的发展关乎到今后学生未来的走势,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多年来的研究热门方向。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得失进行阐释,通过强化理实结合、把握真实数学环境、坚持图形教学以及构建学习小组等三种学习方法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一些案例及建议。同时,也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够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引言:自主学习历来都是一个不变的学习方法,小学身为学习的基础阶段,更要严格把控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数学是一门讲究自主钻研,不断开发智力的一门学科,数学语言是严谨和刻板的,需要学生通过课下的努力进行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开拓,算法能力的应用,都离不开自主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这同样是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真实数学环境
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小学数学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阶段,认识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阶段的根本性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奥秘,是需要时间的灌注和精神的培育。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这就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两者的配合才能诞生出最神奇的反应,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喜爱。兴趣源于生活,喜爱来自于兴趣,那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接受程度,究其根本则来自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数学会缺少灵动性和实践性,小学数学则更注重生活数学而非科研数学。掌握了生活数学才能在数学这门领域上往纵深发展,才能不断拓展数学的神奇,所以数学培养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优先培养生活数学的概念。
比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教材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乘除的运用,那么应该怎样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运算呢?这就离不开生活数学的帮助。单纯的数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生涩的、难以理解的,不通过举例说明数字的神奇,学生很难明白具体的数学含义。因此,在教师教导之后,请求家长带领学生去买菜或者购买其他物品,通过购买某件商品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这就是自主学习过程。在经历了生活数学之后,学生能够重新认识数学、明白数字背后的含义,而不是在教导之后茫然失措的样子。通过把握真实数学环境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身边的数学有所感悟,能够不断学习数学带给学生的神奇,借此来深化学生内心的数学兴趣,最终达到激发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学生经历生活数学这种教学模式之后,教师仍然需要不断巩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后需要督察学生的数学兴趣情况,不断催化这种兴趣的滋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
二、坚持“图形”代替“文字”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正处在的是一个充满懵懂、天真、烂漫的阶段,小学生往往对于一大串文字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甚至是误解,但是小学数对于图形来说,往往有着较好的理解能力。如何将文字转化为图形,这既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学生的困扰。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从小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敏感度,掌握文字转化为图形的应用方法,坚持图形代替文字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将会极大地便捷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能够在下一阶段更快地适应数学的发展,而不是在初中阶段又重新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项任务;对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兴趣,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此外,生活是最好的数学老师,生活存在最多的不是各式各样的文字,而是数之不尽的图形,门窗、桌椅板凳等是正方形的,杯子、胶棒等是圆形的,电灯、插座等是长方形的。
图形的分布是极其多的,因此要从图形入手,让学生在日常接触中,产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达到每时每刻都在与数学交流的最终目的。
小学阶段对于图形的应用,主要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当中,其主要是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一些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形状,然后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的学习。整体教学框架是逐步攀升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也是在不断增加,学生掌握了图形的运用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带给的魅力所在。我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小学三年级的正方形学习为例进行阐述小学数学图形代替文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只看课本上的正方形图形形状是难以真正让学生理解正方形的含义,教师应当采取实例来替代课本,让学生主动寻找身边的正方形,并上课一一提问,积极回答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个魔方作为奖励。魔方是一个正方体,其主要作用既揭示了每一个面都是一个正方形,又暗示了接下来五年级正方体的课程,一举两得。此外,如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其他图形的做法类似,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受图形的概念,并对物体的概念有浅层次的理解,帮助学生能够快速接受数学图形、理解数学图形,从而在生活中不断通过接触图形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合作共赢是当下时代的话题,无论从诺贝尔奖得奖人数,还是从成功者的团队角度来说,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合作就无谈成功可言。所以合作共赢不仅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应当学习的重要课外内容,教师应当向学生传导这种合作共赢的思想,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逐步掌握合作共赢的理念,然后才能不忘于情、不念旧往,始终将学习和人情世故做到最佳。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各个学校积极应用的范例,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对学习小组进行深度探讨,随着课改的演化,小组学习合作模式的成效也在逐步显现。有学习小组的存在,就会存在学习进度不均衡的现象,有学习进度不均衡的现象就会导致竞争的产生,通过优秀同学带动较差同学,学习进度快的同学带动学习进度慢的同学的学习小组模式,让竞争变得可视化,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渴求性,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向学习优异的同学靠拢,促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没有合作就没有共赢,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教师所期待的结果,整个班级的优秀才是教学成功的最终要求,这才是教师的使命所在。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要从一年级便开始做起,越快做反而效果更加显著,越慢做反而容易使得学生没有熟悉感,难以带动学习的进度。学习小组的小组成员可以是流动性的,不是固定的几个人,而是采取成绩、课堂表现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进行的分组,组别类型多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小组。不抛弃、不放弃不仅是一句口号,要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位同学身上,小学阶段一切皆有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竞争的氛围中突破自我、提高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共赢的学习小组中凸显自我、帮助他人,这才是教学应有的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还能够在合作共赢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结束语:自主学习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将本文采用的三种方法落实到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观察和对比,能够做到熟悉班级每一个学生。在熟悉班级每一位学生之后,进行小组分配、案例引导、图形识别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然后再次重复小组分配等,不断重复之后,教师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兴趣的引领下,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讨[J].知识文库,2020(04):90.
[2]夏永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8(08):146.
[3]舒国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