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教育渗透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徐金星
[导读]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中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
        徐金星
        湖北省咸宁市青龙山高中   437000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中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积极面对世界的重要标识。当今世界由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等文化既对立又冲突,在文化的激荡中,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中的当代大学生处在多种文化信息的前沿地带,如果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运用正确的方法把握好文化自信的“真钥匙”,就会影响我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征程。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在正确方法的指引下使得自己的教学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文化自信;教育策略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学校德育的灵魂,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是多样化的,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可以归结到文化自信教育中去。在实际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很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并没有抓住重点,由此影响到实际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改变这样的格局,教师应该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自信教育的技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文化自信教育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应结合具体的教情、学情展开。文章结合笔者长期的课堂教学经验,就文化自信教育如何渗透于具体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1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教育渗透现状
        1.1教师传统文化的积累和素养有待提升
        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高质量的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其重要前提是教师具备厚实的传统文化素养,然而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及提升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其需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厚积薄发,灵活融入。不过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该方面的知识积累,许多教师除了隐约记得求学时背诵的部分诗词篇章外,可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都几近空白;另一方面,高中课时相对紧张,任务量繁重,教师即使有心也难有精力补充该方面的知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需要注重积累提升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熟练灵活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1.2在思政教育中思政工作者并未做到知行合一
        高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思政教学,思政教师所采用的思政理论讲授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思政课堂之中,只做到了讲授传统文化的思想,而并未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品质内涵,这就会让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思政教育的内容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而不必在实际生活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等进行认真地践行,思政教育的效果非常不理想,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未落到实处。学生如果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很可能会出现专业水平高而道德水平低的结果,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产生不利影响,为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埋下隐患。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教育渗透策略
        2.1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导,创设文化氛围
        在高中思想政治文化自信教育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结合实际文化自信教育目标,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由此创设出更加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保证文化自信教育获得对应的教学成果。简而言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文化自信教育过程中,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其中教师的引导效能至关重要。比如,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导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将各种能够体现文化特色的服饰、游戏形象、创意广告、报纸杂志等内容都渗透进去,鼓励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去进行探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应的图片,看看这些图片上展现的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这些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启示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引导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可以将学生的关注焦点集中到文化感知上。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置交互环节,让学生针对图片内容进行深入探讨,遇到有异议的地方,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此使得整个课堂的文化鉴赏辨识氛围更加浓厚。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格局中,学生对文化生活的探讨热情会得到激发,课堂文化氛围也会朝着更加浓厚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2.2转变评价模式,形成良性教学格局
        将文化自信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要对实际的评价模式进行调整,改变以往过于功利的评价思维,将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对教学评价功能进行优化,除了要实现甄别、选拔和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确保其能够发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引导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态度、文化行为朝着更加统一的方向发展,驱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的学习中,教师援引迪士尼乐园的情境,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渗透与消费观念有关的文化材料,鼓励学生在这些材料中做出选择和判定,由此了解学生在知识维度、能力维度、情感维度、态度维度、价值观维度的情况。教师要仔细观察,从评价的维度入手,了解学生对消费文化的认知情况,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还需要将高中生独立思考和文化鉴别的能力渗透进去,从更加深入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情况。在这样的教学案例中,教育工作者希望改变以定性的方式来判定学生对于特色文化的认同情况,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教学成绩评价的重要指标,继而促使学生找到对应的认知缺陷并进行及时改正,以树立更加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结束语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高中生通过学习涵养文化自信,在涵养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将自己所身处的时代与文化自信的理论探索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实现知止有定,探寻真知,学会思考,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钱敏华.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14).
[2]刘丙胜.试论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的理性精神[J].中小学德育,2016(7).
[3]包彩娥.渗透·借势·延伸——政治课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J].江苏教育,2014(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