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55000
摘要:文言文是中学时期的一项学习重点,特别是在中等的职业院校,文言文的学习效果是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因为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思想文化的重要成绩学习文言文就在探索古代文学成果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学习的技巧,所以他们对文言文的印象就是“难”。情景教学又是现阶段教学办法里面文言文学习特别有效果的方式,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怎么使用这种办法展开教学活动呢?下面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文言文教学;文化成果;教学途径;
引言:文言文中的文学内涵是非常多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就是丰富自己文学素养的重要过程,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它的语言和我们现代的语言还是有差距的,很多字词的意思都是有偏差的,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比较费劲。所以要帮助学生充分的利用起情景教学的优势 尝试探索各种教学的办法,提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文言文的教学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效果。
1.情境化教学的优势和现状
1.1情境化教学在中职文言文中的教育现状
老式的教学方式过于落后,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是比较沉闷,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激情澎湃,学生在讲台下睡得一片安详,导致效果也特别的差。但是情境化教学的发展是有数据可以参考的,自从这种教学办法被挖掘出来之后,教学的课堂环境越来越活跃,学生也能更准确的掌握文章的情节变化。但是这种教学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文言文模块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却不是很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由于老师在分析学习内容的时候不够细致,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让情境化的教学没能发挥出它的优势,所以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1.2情境化教学的优势
情境化教学实际上就是老师需要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主,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展开分析,通过一些图像、视频或者是其他的方式把原本复杂的文言文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减小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树立起信心,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欲望,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不会,学睡着的一系列情况。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除此之外还能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办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情感。
2、情境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1情景互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是通过老师对文章情节的还原进行教学的办法,在情景还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的了解到文章当时的背景,以及描述事件的实际情况,在故事情节,人物变化、思想发展等各个方面触碰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更轻易的了解文章的意思,让学生跟着情景自觉地走进文言文的学习之中,这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逐步的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言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赤壁之战这一战事的视频介绍,让学生跟着视频走进赤壁之战,感受当时社会的环境,以及战争的过程,体验当时孙权、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大军的战争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景体验,通过视频播放可以很好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有了求知的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2.2创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中等职业阶段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文化底子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一点,但学生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一些有悬念或者是新鲜的事情,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所以老师就能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的设计。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导线,这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问题把课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索,锻炼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
比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设计几个这样的问题:1、从题目大家能不能看出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呢?(学生回答:送别类型的)2、那么这篇文章的送别对象是谁呢?3、作者为什么要送别这位朋友呢?3、送别的内容里讲的是谁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又是什么?4、作者想要告诉这位朋友什么呢?随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抛出,学生们对文章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他们迫切的想知道答案,这个时候老师引导学生先自行进行阅读,参考注释对文章初步理解。这几个简单的问题恰恰把这篇文章从头到尾的贯彻了,学生找寻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学习这篇文章也就随之结束了。学生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
结束语:
情境化教学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他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好奇心,然后学生会主动地进入的学习中。情境化教学的模式还能让学生更为准确的了解文言文的内容,通过学习文言文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累积,让学生在学习中爱上文言文,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青纷. 高中语文文言文情境教学法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
[2]王珂晨.探讨中职文言文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