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宇微 刘丹 孙丽晶
(齐齐哈尔市技工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以技工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教育案例进行思考与实践,进行英语课程德育渗透的探究。在教学资源中挖掘德育教育方式,结合核心素养、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的要求,形成可行的德育渗透方法。
关键词: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德育渗透
从“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到“道德学问,是效是则”,中国自古重视道德教化。现代化建设以来,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但良好品德培养工作,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仍需加强。
一、技工院校的现状
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招考、深造、应聘时不占优势。究其原因,一是技工院校的入学门槛低,学生素质参差不一;二是技工院校的学历层次不被广泛认可且长期以来没有学历证书。针对这一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了解决办法。据报道,截至2019年,约500万名“工匠”已被全国技工院校输送至社会,他们用所学创造价值,就业率达到了97%。
目前,黑龙江省有327所技工院校,181所公办技校,146所民办技校,7所重点技校。黑龙江省在2009年技校招生人数44549人,技术学校的生数首次超过10万人。2020年,仅黑龙江职业学院就招生近万名。
二、学前教育专业现状
在“城镇化”、“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对学前教育市场的需求急速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公立幼儿园需要预约入园。幼儿园、托儿所、亲子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需要幼儿教师担任幼儿美术、唱歌等技能的教学,同时进行教育管理。
三、技工院校德育的意义
《意见》初步解决了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底蕴不足问题,人才核心素养的提高就迫在眉睫。要形成德育工作合力,提高教师的渗透德育能力,努力营造德育工作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既能讲理论课,又能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下面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英语教学现状、德育的渗透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及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特点
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用英语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如果是英语授课,甚至有的学生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更别说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了,这也是职教类学生的共性问题。
2.学生的自控力不够。学前教育的学生更喜欢学习钢琴、舞蹈、制作等课程,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以后也用不到,更加不认真学习了。通过调查问卷发现,超过50%的学生没有恒心毅力对英语基础进行巩固,没有学习英语的策略方法而渐渐掉队。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性格优势。该专业学生富有爱心,共情能力强,做事细心,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这都是学习英语的有利因素。
(二)英语教学现状
1.教材的固态使用模式。
技工学校及中职学校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的《英语》这套教材,仍然是传统的英语教学环节,热身、词汇、阅读、语法、写作的模式,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不能完全达到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教师只是就课本论课本,不能挖掘出其育人的内涵。
2.教学手段不够灵活。老师讲授还是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评价还是用成绩来衡量,学前教育的学生比较有创造性,性格活泼开朗的较多,英语教师未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3.教师教学要与时俱进。技工学校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但是英语老师缺乏专业相关的知识,没有把专业知识和学生以后就业所需相结合,很难做到在教学活动中将德育渗透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无法真正给学生更实用的指导。
五、德育的渗透方法
根据调查可知,对于中职阶段15-17岁左右的青少年来说,彻底反感英语课的较少。在英语课堂中,44.89%的同学认为英语教师只教了书本内容而没有渗透一些人生道理。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是有一定的必要的。英语教师没有灵活地将德育渗透进平时授课中,并且不知道有效的方法。
(一)挖掘教材
1.打破教材的固态使用模式。如在进行《Travel》一单元的教学时,要在了解长城历史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产生探索中华伟大建筑的激情,从而使学生为祖国而自豪。在具体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渗透德育,将德育与教材有机结合
2.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通过阅读课文,与学生共同接受作品薰陶感染。例如《Friendship》一课,渗透的感情是友情,交友注重什么,是外貌?财富?人品?性格?都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先考虑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特点、环境条件等因素,能否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2.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等手段,使德育渗透的形式更加生动、丰富、明显。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思考课本内容,能获得什么人生启示,使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具备必需的知识与能力,也能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4.教师教学风格多样化。课堂气氛与教学内容一致,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建立轻松、友善、宽容的学习氛围。
六、小结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到技工学校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再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有意识渗透德育的班级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学生课堂表现更加活跃,更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如果每个课堂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思政教育,学生的未来道路将会更加坚实。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卫婷婷.中职学校英语学科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吕纯华.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J].职业,2020(18):81-82.
[4]张黎芳.信息化视域下中职技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研究——以阅读课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18):16+18.
[5]郑洁.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和改进意见[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