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趣.激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王陆艳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这一阶段,
        王陆艳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中学,湖北 枝江 4432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这一阶段,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每位学生在最适合自己本性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未来高中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疑惑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趣味,激起学生疑惑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趣味问题导向教学
        
        初中是小学和高中的跳板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进入高中前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为未来学习更复杂数学问题打下基础。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将“生本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化身为为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改变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这样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因此引领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自我专业素养,增强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以生活为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始于生活,以生活为源。将实际问题抽象、归纳、总结成为数学问题,但是数学最终的归宿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中引入生活情景式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趣味性。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情景问题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定理,而是平易近人的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讲解“概率和随机分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引导他们思考,在引入概率这个基本概念时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为引。“今天是否会下雨?班主任今天是否会突击检查?放学路上是否会堵车?”这些都是随机事件,学生在听到这类举例后就能很快明白随机事件的概念就是并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一类事情。而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是事件的概率,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高有低,如果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就表明这个事件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这件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就是小概率事件或是不可能事件,举例来说,如果今天阴云密布,就有很大的可能下雨,但是如果天朗气清,万里无云,下雨的概率就很低。这样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设置疑问,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质疑,设置悬念
         学生的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动力,教师要灵活的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问题,问题导向,设置学习的悬念,埋下学习的伏笔。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形成连贯性认识,同时也能给他们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一方面,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延伸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课本或是老师,就算学生提出的疑问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这代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可能在某一处进入思维的陷阱才会出错。一个人的疑问往往可能代表了一部分学生可能犯的错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达出来,及时从根源上纠正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就避免以后学习过程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大量的实践表明,如果学生在开始学习时的概念是错误的,以后犯同样错误的概率会比其他学生高很多,因而教师要及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举例来说,在讲解“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 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类题目分析的方式,设置诸多悬念来探索得到概率的普遍计算方式。在初步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后,要适当的进行拓展练习开展探索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课本例题中的“将转盘分成八个面积相等的扇形,涂上不同的颜色,任意转动转盘,指针落在不同的扇形中只有八种可能。”这是一类基本的等概率事件,那么当不等分圆盘呢?设置悬念,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如果不等分圆盘,与等分圆盘是一样的,是同一类事件,因为计算他们概率的关键是计算所在区域面积和整个区域面积的比值。通过这一类事件的概率计算,掌握等可能条件下概率计算的内核要求。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教学,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途径和手段,与时俱进不被淘汰,设置疑问,激起学生兴趣。引入生活情景式的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要注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良好思维逻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焦为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0(17):36-37.
        
        [2]孙晓娜.浅析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7):213.
        
        [3]谭云.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20.
        
        [4]龚秀娟.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教学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43.
        
        [5]田贵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12):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