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年级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倪约洁
[导读]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倪约洁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艺术实验小学  325000
        【摘要】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笔者从教材找切入点,开展和教材有联系的主题式阅读。下文先直面五下学生的阅读需要,再进行概念界定,最后从“带学生走进书”“抓读书收获编辑成果”“带学生走出书”三个方面来浅谈开展主题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五年级 主题式阅读   指导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 ,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那么学生能否独当一面采集到需要的甘露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学生的阅读需要。
板块一:直面学生的阅读需要
1.思想需要洗礼
        和孩子朝夕相处五年,对班里孩子的品性相当了解。班里能做到吃苦耐劳的孩子微乎其微,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饮水思源,那么借助优秀的课外书籍,带孩子经历思想的洗礼尤为重要,比如借助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青铜葵花》等经典之作,可以促使他们思想与品格更加健全。
2.思维需要发展
        通过课堂观察和试卷的阅读题目批改,可以看到有一半的学生会“谈阅读题色变”,如果老师不批改阅读题,他们就很随意地用几个字来敷衍,课堂上能侃侃而谈的孩子总是只有四五人,其他人都是安静的看客,有些认真的学生就是乖乖的“记者”。其实没有阅读的积淀,哪来思维的辩证呢?没有深入地阅读和交流,哪有文思泉涌呢?毫无疑问,只有当学生真正进入书籍,吸取精华,在书籍中和主人公对话、和作者对话,在交流中和同学谈真实的阅读感受,才能促使孩子思维的发展。
3.语文素养需要提升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给孩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的推荐,能完成必读书目阅读的达百分之九十左右,能完成两者的学生只占百分之三十。究其原因,有的孩子因为阅读速度慢导致时间不够用,有的孩子宁愿看电视娱乐节目也不想再看其他书籍。其实,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还比较薄弱。因此开展集体性的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善孩子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块二:何谓主题式阅读?
1.理一理概念
        首先,我们要来理一理什么叫主题式阅读?部编版教材是按主题式和语文要素两线并行为单元编写的,这样的编写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他们可以结合一个单元来纵向、深入地了解一个主题。那么,基于这样的基础,为了满足更多孩子的阅读期待,结合一个主题,老师帮孩子们选择同主题的书籍、选择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选择具有类似写法的不同作品推荐给大家共同阅读,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主题式阅读。
2.聊聊必要性
        主题式阅读有什么独到之处呢?当我们看到孩子在开学初开心地准备书单,看到学生一到下课就捧着课外书如饥似渴地阅读时,我们看到了这种阅读推广的优势。主题式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带学生喜欢一类文学作品,有了阅读的基础,他们会主动去继续搜索同作家的不同作品等等,能扩大阅读面,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喜欢读,在班级共读、交流、反馈等一系列活动中,孩子们尝到了喜悦。
板块三:主题式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引学生走进书
        薛法根老师在2018的一期《小学语文教师》上写过一篇卷首语,我依稀记得他的一个比喻,“没有带孩子走进书,就犹如一只蚂蚁在一个表皮光滑的苹果上爬呀爬,感受不到甜汁就无味地爬走了。如果给这个苹果削去果皮,那么蚂蚁会被苹果汁深深吸引”。的确,尝到甜头才有吸引力。于是,我在“吸引”二字上下了一番功夫,努力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


        1.抓感人情节
        推荐阅读曹文轩的纯美系列小说之一《草房子》时,我在语文课的拓展环节穿插了秦大奶奶的片段读给学生听,她在学校里饲养家禽令人不喜欢,她又无私地去救一个孩子,令人肃然起敬,孩子们在对比中对这个人物充满了好奇,回家后各个读得爱不释手、双眼湿润。
        读书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是能不能读好书的关键。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由情感驱动,引导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
        2.角色体验
        在找到了感人的情节之后,我们可以推波助澜,抛砖引玉,“如果你是书中的谁,你会怎么做”,这么一问,就很自然地带着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比如,在指导阅读《青铜葵花》时,不管是冰项链,还是借光做作业,都可以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将自己融入到小说的事件中去,如果你是青铜,你会怎样帮助葵花;如果你是葵花,看到了不会说话的哥哥对自己倾注了所有,你会有什么反应。当我这样问的时候,体验葵花的孩子眼泪都止不住了。角色体验,带孩子享受在书的温暖之中。
(二)抓读书收获编辑成果
1.写读后感评比
学了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之后,学生对凤辣子的形象很感兴趣,他们反复研读凤辣子的语言、神情,和同学课后互演,乐此不彼。于是借助这一课,我们开始了《红楼梦》的阅读。这是经典之作,一开始孩子读得一知半解,于是我们利用早自习、午间一起交流着读,渐渐地发现了学生解读得比我们要深刻许多。在读完之后,我们开展了读后感评比,学生的文字很有见地,留下了许多佳作。
        学生读后感节选:贾府的家族一开始就很庞大,家里的女子又进宫中成了皇上宠爱的元妃。想必昏庸无能的清朝皇上一定天天饮酒作乐,快活的不得了了。书中有一些人我完全无法判断是好是坏,如放纵无礼的风辣子。她在一家之主——贾母面前十分装的乖巧,正好讨得贾母喜欢得好,在下人、外人面前有无时不在炫耀,好像在挑衅地说:“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吧!我的地位、身份都高于你们好几等,休想超越我。”正是这些王宫贵族的大量挥斥钱财,才导致清朝大殿里的一根根柱子倒下,清朝才这么无声无息、摇摇欲坠的下陷、崩塌,让百姓们进入了大规模的内乱。
        在如此多的是非、多少、对错、穷富。我终于明白了作者曹雪芹先生写这本巅峰之作的良苦用心。他为了反映古代封建社会的混乱,迷茫。正就是为了提醒大家记住这本大胆对历史进行怀疑和批判的《红楼梦》。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是如此。
2.做人物卡片
        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结合美术课给学生做一做人物卡片。人物卡上要求有人物姓名、性别、特点、人物形象画,还可以自己自定义加上内容。比如,有学生做“凤辣子”的人物卡,取名为“古代一姐”,学生做得很开心,通过它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孩子已经读懂了,并且内化之后用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孩子们课间欣赏着大家的作品,犹如走进了一座博物馆,馆内还有自己的作品呢!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这条路上,如果我们找对了方法,就好像鲜花盛开,孩子们就像蝴蝶一样被正确的方法吸引,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阅读。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画面,我们也愿“主题式阅读”的研究成果,能给更多的孩子带来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M].开明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J].2017.07.第35页.在真实的阅读中学习阅读.
[3]小学语文教师[J].2018.07.第1页.剥开那层苹果 皮.
[4]http://www.ruiwen.com/xiao/news/9921.htm.2017-7-3 .互联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