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需要建立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之上》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李仁军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老师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和更多的教学目标
        李仁军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吉水外国语学校  33160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老师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和更多的教学目标。老师如果想要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从而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基于此,笔者将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对应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养成自主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学期内,学生养成自主能力,不仅能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解决部分学习中的问题,还能够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老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配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一、更新教学方式,减少传统教学方式弊端
        当前随着我国时代的进步,老师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革新,以便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但是现阶段,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内容知识的讲述采用灌输式方式,学生会产生抵触学习心理,丧失自主能力,与此同时不仅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欲望。
        基于此,为改变当前教学现状,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对比纸质文章,动态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握学生的内心诉求,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比如对于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提前制作微课资源,在课堂预习环节为学生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掌握此章节的内容[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所谓自主学习时间,其一是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能力,比如认真观看课本,画出其中不会的知识点,向老师或同学询问。其二是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以便学生放飞想象和培养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又或者,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框架,也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思维导图框架,紧接着,与学生一起去填写框架中所需要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全权参与的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提升自主能力,而后便于老师开展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影响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创新过的教学方式中培养自主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相互配合的。老师讲述的知识点只有学生清楚地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和调用,老师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那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高效课堂。但是根据当前学生学习状况来看,大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老师进行课堂内容讲述时,常常会出现“走神”现象,不能够有效控制自己,这种能力低下,阻碍老师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此,为保证高效课堂能够有序开展,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对于学科教学知识,首先老师可以举手提问回答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而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与交流,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之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去制定教学方案,以至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其次,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所谓自主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上课认真听,努力配合老师等等,以便于老师开展教学工作,打造高效课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专门开设自习时间,而在这一自习时间内,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去考量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自主能力,当在自习时间内有学生违反班级班规时,老师应该在自习的最后及时对其进行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最后,对于教学中的知识点,老师也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把所学内容知识游戏化,游戏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而老师把知识内容穿插到游戏中,学生通过游戏无形中接触到知识,了解部分知识,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学科的魅力,而后提高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老师进行课堂内容教学时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主动记笔记和完成对应的作业,从而让老师打造高效课堂,也让自己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到更多的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素养[2]。
        打造高效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十分重要,只有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愿意跟着老师的步伐进行学习。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堂学习氛围
        在通常教学中,通常情况下老师运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学生进行内容知识的讲授,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与此同时,受到教学形式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较为低下,如课堂不认真听讲,或者课堂睡觉等等其他状况,使得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较差,磨灭老师的教学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得学生主动走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老师身为知识的传播者,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能,为学生带来高效课堂。所以,为减少现有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比如,对于语文内容知识的讲述,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内容中所出现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轨迹。对于数学的教学,老师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根据生活出发去找寻语教学知识点的联系,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升教学知识的生活化,提高学生自主性。同时也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把章节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去观看和总结,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活跃课堂氛围。对于体育教学,老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体育知识。相比被动学习,上述这种方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减少学生内心的抵触心理,从而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和学习自主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小学时期,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加之思想发育较不完善,学生不能够长时期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在这一阶段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能够静心学习,跟着自己的教育步伐稳步前进。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才能够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中达到理想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金飞[1]. 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30):183-184.
[2]张嫘. 探究初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课堂的措施[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4):0241-0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