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微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赵玉珍
[导读]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国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求更加的多元
        赵玉珍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 445002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国对于学生的教学要求更加的多元、广泛。不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现阶段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人格与素养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核心素养的教导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此为题,结合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融入核心素养教学,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面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
        
        本文以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基础,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阐述核心素养教学的必要性,并试探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教师不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能够更好的将经过教育改革工作之后改变了的新的教学方法,其与传统教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是现代教学未来的发展动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初中政治老师仍然无法完全适应这样的教学,在进行教学时仍然使用授受式教学方法,无法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距离,影响教学效果。
        1.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教学水平低下。另外,倘若学生综合素养不高,那么后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便无法得到保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在现今大多数课堂上,老师已不再是主角,而学生则更多是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知识的要领。针对教学模式所发生的改变,对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学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学生们之间相互讨论,课下查找资料,带着不懂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解,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对问题的见解有自己的想法。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只用解决他们思考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指引,教会学生如何自主的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之间便多了交流的机会,并且探讨的也不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反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深入了解每一个问题,这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有深远影响,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涵
        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具有很大意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不仅对自己和学校很重要,而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前提条件也是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帮助学生辨别错误、善恶,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家、企业和机构对于个人素质也是很看重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从长期角度来看,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叛逆期,并处于初中的升学压力下,对学习也很容易就产生厌恶心理。这时如果没有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初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个人到集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到国家当前的政治热点问题,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德观念和法律约束,让学生们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3.1 明确教学目标,矫正课堂教学方向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具有比较完善的教学结构,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新时代精神,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和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体现出“三维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目的的适配性。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对教材内容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把握责任的概念,充分理解责任源泉,认识到不同身份具有不同的责任。同时设计好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意识到身份发生变化的话,其责任也会随之不同。情感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明白要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并且让他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在课堂上,老师要先明确基本的学习方向,让学生了解到特定的教育目标。再根据具有体的目标,再展开具体的教学操作,学生的学习也能够顺利高效。学生必须了解其本质,才能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设计的教育目标反映出多重观照意识,引导着课堂教学走向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指导方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3.2 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任课老师是学生的指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立德树人的概念。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是老师自己本身的的专业素养也要不断提高,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和学生们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老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当教师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崇高的道德素养时,老师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榜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4 结束语
    在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概念,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多媒体和教育软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注意教材的核心内容,在明确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针对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6):101.
    [2]王晓燕.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5):38.
    [3]张曦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