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云飞
阳城县第二中学校 048100
摘要:随着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教师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技能,帮助他们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分析了历史理解和解释在高中历史教育和教育中的作用,为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提高高中历史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历史;高中教学;作用
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是学习历史问题的核心特征之一,主要是指学生基于新时代这一前提来理解和解释历史意义的能力,而“历史意义”可以存在于历史事件、文化、人物和故事中。教师运用历史唯物辩证法来理解和解释历史,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材料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高中历史教师没有意识到需要在课堂中渗透历史理解和解释的教育,以提高高中历史教育的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新时代,历史理解和解释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育和教育中尤为重要。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的出现、原因及改进措施展开论述。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历史教育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当今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保持在“知识和记忆”水平,对新高中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性思维在当前形势下,理论几乎没有产生任何结果,甚至没有一点作用,结果都与过去传统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微妙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历史上一直主张文化纽带,例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提倡在官府中进行学习,对知识和教育实行严格的限制和控制。人才选拔,基于《四书五经》的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仅限于诗歌礼节,更不用说实际运用的发展与创新,社会发展受到封建统治的牢固控制。这种控制思维的科举制,将在短期内为封建王朝建立基础,但长期以来限制了人们的思维习惯。控制人们的思想和思维是最基本的统治,一旦建立了这些控制,便需要进行长期改革。
高中综合考试的障碍是大多数学生机械学习历史并学习高考历史的原因之一。社会发展和人才选拔的情况也对学生的历史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高考的阴影下。到目前为止,高考仍是甄选和区分人才的主要方法,面对这种终生一次的考试模式,教师、父母和学生热衷于应对应试教育。过去,为了应对高考,教师专注于研究高考问题的类型,猜测高考问题的类型,根据高考问题的类型建立和改进教学方法,忽略对学生历史理解和解释的培养,并忽略发展学生的历史理解教育。同时,在中国人口众多的前提下,人才的训练和选拔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如果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国情下的教育考试弊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验。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历史理解和解释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很普遍。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通常会采用被动的方式接受和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法。通常老师说学生听,老师的话,由学生在书本上划出。老师说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标记事实并在下课后写下来。学生完全由老师主导,如果继续这样,他们将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说:“学习历史是在听、画和记忆”。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合理化教育策略,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状况,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有效。例如,当一位老师讲“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释工业革命期间相关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工业革命为何始于英国。如果学生是18世纪的企业家,以及他们想在英国投资哪些行业,为什么投资这些行业。要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深刻理解和解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及历史教育内容中固有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创新高中历史教学评估体系
传统的学习评估仅关注汇总评估,并强调评估的评分特征。评估明确强调知识,缺乏对能力的重视,加强了对课本的重视,但又缺乏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缺乏情感以及对“自我”的认知。过分强调成绩评估,考试成绩的评估会影响历史理解和解释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的进步。新时代将要求对学习进行新的评估。新的评估体系应强调教育评价的发展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评价过程的多样性。在评估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观,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表现欠佳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更需要鼓励。
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完整或完美时,也应该给学生称赞,并给予鼓励和热情指导。给学生以“我可以”和“我能行”的目标,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并建立一个可以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估机制。建立一个评估学生整体发展的指数系统,采用开放灵活和多样的评估方法,不能仅将考试作为评估学生的一种方法,应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性并激发其好奇心。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教育的质量,教师应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更新历史教育方式,在历史课程讲解中积极发挥历史理解和解释的作用,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索。对历史知识的深入阐释可以帮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塑造历史思维,实现历史教育目标,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足兴.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科素养的教育实践[J].新课程,2020(42):17.
[2]袁新华.历史理解与解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