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何青
[导读]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何青
        广东省信宜砺儒中学     525300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对高中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中任课教师主要负责教授本课程内的知识和理论,对于教师在学生道德培养方面未作出较多要求,但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保证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中任课教师应当担当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任课教师;德育工作;积极影响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也是成人以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长大成人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任课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将思想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里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一、以行育人,身教重于言传
        古人早在教育中强调了身教言传的重要性,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大,单纯采用语言交流和理论教授的方式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好话说了一百遍,就很难被别人认为是好的。”任课教师为使德育的理念能贯彻于实践中,使学生真正得到思想道德层面的滋养,应当约束自身的言行,为学生建立好的道德榜样。
        比如某任课教师在课余时间经常为校园内的花草浇水,为告诉学生要注意保护花草,还制作了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护花草的指示牌。为给学生形成榜样示范作用,任课教师应当时刻注意严于律己,衣着得体规范、不迟到早退、对待比自己年长的老教师懂得虚心求教、尊敬前辈,任课教师为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作用,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以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感染学生,使高尚道德和品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融进学生的心底。
        二、尊重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在德育工作中,任课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也要对学生保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拉进入学生的距离,尽量避免教师摆出为人师长的高姿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责评价或者严厉的教训,这种方法不仅不能令学生真正领悟教师的良苦用心,反而很可能会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使学生从心理上对任课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科交流会,与学生谈心,促进师生之间友好关系,使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交流会的内容不限,学生既可以向老师请教自己在学科学习方面的疑问,也可以与教师谈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任课教师充当学生倾听者的角色,帮助高中学生疏解学习上的压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高中的学生由于即将面临高考,经常会处于焦虑或者高压的状态,日常教学对于成绩的重视会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升成绩上,无暇关注思想观念问题。

任课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平衡理论学习以及思想道德学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不要一味沉溺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道德教育,打破学科界限
        道德教育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专有,不同的课程能够赋予学生不同的理念,语文课程能帮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美德,了解儒家仁爱思想、墨家兼爱非攻等理念;数学课能帮助学生以逻辑和理性的思维看待事物,避免陷入绝对主义的误区;历史课教会学生以史为鉴,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学会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教师应当学会从每门科目中认真挖掘德育部分并用作教育工作内容。
        任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发掘道德层面教育,比如历史教师在教授历史时,不要仅仅局限于强调历史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应对考试考察,可以展开讲某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其人格特征,如大将军岳飞抗金的英勇举动,楚国诗人屈原宁死不降的爱国精神,孟母三迁中体现的深厚母爱等,用历史人物的人格精神鼓舞和激励学生学习他们可贵品质,使学科教育发挥德育价值。
        四、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践
        德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将道德信念转化为行为,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实践为指导。任何没有进行实践的理论都是空谈。任课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指导学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做一个理论知识扎实、思想观念过硬的高中生。为了促进知行的统一,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当近期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道德意识。比如举办爱国主题的演讲比赛,使学生自发写演讲稿,讲述自己最为祖国自豪和骄傲的一件事,也可以将自己作为高中生对爱国方面做出的一点小的贡献,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可以举办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上查找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温室效应、极地冰川融化都是由于植被不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的结果,帮助学生懂得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再以实践的方式告诉学生一颗小树苗成长到一棵大树需要历时良久,因此我们应当精心呵护树木,保护地球的“绿色”。
        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任课教师为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育方面应当肩负起责任,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成为一个优秀学生之前,应先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温度的人。“少年强则中国强”,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能使教会高中生明白做人的根本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拥有那些美好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蒋海丽.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究[J].名师在线,2020(35):101-102.
        [2]陈宏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方式分析[J].考试周刊,2020(95):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