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潘荻
[导读] 在大多数学生眼中数学的学习在未来是发挥不到用处的
        潘荻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410000
        摘 要:在大多数学生眼中数学的学习在未来是发挥不到用处的,但是碍于考试的原因不得不去学习数学。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数学是非常多的,比如对日常生活支出收入的计算、对年花销百分比的计算等等都需要用到数学技巧。导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使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却没有发现数学关键用处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从心底认为数学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我们能够轻松的使用数学去解决面前的难题,是因为我们已经把这些困难的数学难题解决,学会并成为自己的东西。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8年度立项重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X18A006)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实践探讨
        
        引 言:有更多的人提出要注重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的培养,不单单是为了能够答出卷子上的题目而去学习。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到数学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商业当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来计算最大化利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来控制我们的收入和支出。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建模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进行使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做题的题感,可以让学生用建模思想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在学生做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出重点、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来解决。
        1 什么是数学建模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中,大多数都会认为数学是非常困难的。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去理解课本中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用书本中的例题让学生明白本章所讲的内容,然后教师就会让学生大量做题,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概念进行掌握,让学生充分掌握做题技巧。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还会让学生认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是没有用的。
        数学建模可以运用到数学课堂当中,主要是让教师把复杂的知识点内容包括做题方式带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做题时更接近于生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题目中找出关键内容,并联系实际对问题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法对问题作出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并且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学生没有尝试过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容易融入其中,逐渐对解答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对数学建模这种方式进行了解,不能操之过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就是把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继续进行思考,增强学生钻研能力。


        2 在高中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法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会使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首先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今天使用的教学方式叫做数学建模。教师需要简单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数学建模是什么,当学生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课程。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课程开始之前先使用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对数学建模这一概念更加熟悉,比如教师可以让给学生进行出题,小明想要在房子后面的空地种上花,这块空地用24米的篱笆围着,这块地的面积的数值是周长数值的二倍,请问这块地长宽是多少。这是一种具象化的问题,如果转换为平时学生做题时的问题:有一个长方形,已知面积与周长的关系,求长宽。前者这种方式更贴合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像这种一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能够使用数学来进行计算。
        在课程当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当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时对学生积极鼓励,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对问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探究精神。教师在尝试多次研究出的解题方向和方式或许是最优的,但不一定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同学的解题着重点,一些学生的解题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学生使用自己研究出的解题方式会更加方便,并且在学生尝试更多的方法之后学生也会尝试对自己的解题方式进行升级或者填补缺漏,所以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当中去运用数学建模方法。
        结 语:
        高中数学教师要有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让学生不论是在生活中遇到难题还是在数学科目以外的学科中遇到难题都能够去使用数学建模这种方法进行解决。数学建模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使用建模思维来思考问题。教师要积极让学生对数学难题进行思考,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现实模拟、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来对难题进行攻克,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要在数学的教学中逐渐渗透数学建模这种方式,让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立明,胡洪强,马云鹏.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生成路径——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42-46.
        [2] 李明振,喻平.高中数学建模课程实施的背景、问题与对策[J].数学通报,2014,47(11):8-10.
        [3] 孙翔宇.上海市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6):44-49.
        [4] 徐斌艳.中德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水平的比较分析:以中国上海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学生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5(8):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