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李淑君
[导读] 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的培养,
        李淑君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实验小学校  136001
         
        摘要: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在学生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对于问题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透彻深入理解知识。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更是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策略探究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实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样也是顺应了新课改革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落实。尤其在数学学科 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要引导学生会用科学的思考方法,因为科学的思考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启蒙阶段,要有正确且适当的导向,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关注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中心,促独立思考之中
        独立思考是自主进行深刻的思维活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在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需要创新型人才,即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离不开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关注以及侧重这方面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全民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长久发展。
        二、发现现行教学策略的不足之处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涨,觉得数学课堂学习枯燥无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往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过多的考虑将问题划分为很详细,可所谓面面俱到,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依据教师安排好的进行学习,教师牵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渐渐养成依赖心理,“捡现成”的想法,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也忽略了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方面,也是有自己的方式而且思维越是相当活跃且积极,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教学方式存在固化,并不适用于当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学。在创新以及新课改革的浪潮下,教学方法就难免显得老旧,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势在必行。
        三、采用具体策略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3.1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
        要让学生积极去思考,知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现实意义,如何学习切实体现,注重学与思的关系。

思考是发散思维的开端,更是发现问题的基础,有了不一样的问题的出现,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思考。因此在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要注重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年、月、日”这一部分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小视频《小熊过生日》,看完后,让学生回答问题:(1)这个视频讲的是什么?(2)小熊今年几岁了?小熊是哪一天过生日?(3)小熊的爸爸为什么才过8个生日?让学生就这问题去思考,同时引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与疑惑进行接下来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更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对于问题的设置,不能过于简单与狭窄,否则就缺少了问题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开放问题更多让学生独立思考。
        3.2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提问
        怎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为了学生敢于提问,发扬民主的精神,允许学生发表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对于有一些不太符合的各种想法,也不急于否定,要注重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有关“面积的计算”这类知识点,对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思考学这个有什么用?教师引导学生在所学知识上寻找“为什么”,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发问“学了面积的计算,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联系实际生活。
        3.3进行动手操作,解决学习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是有关动手更会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更新,从“讲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将更多地关注放在学生的实际动手去发现问题。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学生就要进行思考,“圆锥体积怎么计算?”“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存在哪些关系?”“借助圆柱的体积是不是可以算出圆锥的体积?”在独立思考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也会在不断的实践中有所新提升,动手实践后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四、结束中思考
        教师要不断钻研寻找适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永远站在课堂的中心,独立思考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将是师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北京:《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20-23.
        [2]王宏伟.建构主义观点下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D].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8(02):1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