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耐久跑的训练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喻进
[导读] 指导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耐久跑的锻炼,
        喻进
        重庆市垫江县晓兴小学校 重庆市 垫江县 408300
        摘要:指导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耐久跑的锻炼,对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及心理素质有莫大的好处,由于日常练习中都是安排学生围绕着操场做圆周运动,枯燥又乏味,在体能消耗较大和心理排斥感逐渐增加的氛围下,严重影响了训练效果。要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兴趣、成就感、收获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采取趣味化的训练方式,主攻学生的心理,变换跑的形式和目的,使学生逐步克服恐惧和排斥心理,培养学生养成每天坚持跑步的习惯,逐步地提高他们的耐久跑训练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耐久跑;策略
        在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里,耐久跑是一种极其消耗体力的一项运动,除了有超强的体能外,还需要有超强的毅力,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完成长距离的耐久跑任务。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耐久跑的训练方式与平常的跑步并无差别,很多学生都无法坚持到底,甚至有些排斥这项运动,故而要提高耐久跑的训练效果,就要灵活地转变训练方式,让学生喜欢上这项运动并且能自觉地坚持下去。那么该采取什么样有效的措施呢?本文就此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进行任务式的训练活动
        耐久跑本身是一项耗时长、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漫无目的跑,内心毫无盼头,只想着离终点还有多远,内心会陷入极度地煎熬中,再加上体力不支,整个人会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难以坚持下去。那么要让高年级的小学生积极地进行这项运动,就要增强训练的目的性,让他们朝着某个目标坚定地跑完全程,使他们对终点会发生什么事情而产生浓烈的好奇心。比如在课堂上,根据总长度进行阶段性距离划分,并且逐步增加距离大小,将全程分为几个不同的路线,每个阶段放置盲盒,学生跑到阶段的终点时随机抽取盲盒,按照其中的指示完成任务,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中。如全程为1000米,在200米、300米、500米、800米、1000米各放置几个盲盒,每个盲盒中都有不同的任务,学生经过节点时随机领取一个任务,成功完成每个节点的任务才算结束。这样不仅改变了单一枯燥的训练氛围,使整个过程变得活动,能够无限放大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抱着将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一心理去跑步,促使他们分阶段地跑完全程,既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又有效地提升了训练效果。
        二、加入游戏化的活动形式
        耐力跑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训练的运动,单一化的模式会让学生失去耐心,也使得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所以在体育课堂上要转换训练的方式,适当地增加训练氛围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下自觉地进行训练,以此来消除学生训练过程中的疲惫感,使他们全身心在投入到运动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准备阶段,播放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热身运动,指导他们完成单腿跳、双腿跳、踝腕关节的扭动等,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快速地进入状态,让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螺旋跑的活动,这个过程中模仿一些小动物的走路姿势,让学生的全身运动起来。

热身运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项原地的高抬腿动作,让他们跟着口令进行由慢到快的练习,使他们慢慢地熟悉跑步节奏,直接进入到跑步训练中,当所有人完成既定的任务后,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放松,让他们快速地忘记身体的疲惫感。这样不停地变换训练的方式,始终让学生处于认真练习的状态中,既高效地完成了训练,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营造竞赛性质的氛围
        高年级的小学生自尊心很强、求胜欲旺盛,不想输给任何人。因而借助这一点开展具有竞赛性质的耐久跑训练活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初级的测试,结合日常的训练情况,将具有同等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选出每个小组的第一名,再进行第一名之间的较量,让学生带着胜利的信心以最强的斗志投入比赛。或者按照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划分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速度较快和较慢的学生,通过接力的形式来进行耐久跑训练,以团体的方式组织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求胜欲以及集体荣誉感,让他们为了集体而战。比如按照学生个人的能力强弱进行分组时,进行8×200米、8×400米、8×800米等同距离的接力跑,按照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时,安排200+400+600+800米等异程接力赛,小组中能力稍弱的学生跑短程,能力强的学生跑远程。这样安排不同形式的比赛,可以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促使他们找到自身的极限值,进而朝着突破极限的目标努力。
        四、成立小组联系课内外
        要取得良好的耐久跑训练效果,仅凭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堂训练,远远达不到想象中的效果,必须要结合日常的训练以及课堂的指导,进行课内外训练的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坚持运动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毅力。而成立小组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参与到训练中,每个小组控制在4~6人,由他们自主分配每天的集体训练时间,可以利用大课间,也可以选择下午放学后,花费5~1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进行耐久跑训练,小组长记录每个队员的成绩及参与情况,看到自己每天的成绩和进步情况,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继续坚持锻炼的信心,而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则需要了解他们的计划,不时地到训练场地观察学生,掌握他们自主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记录了解他们课下训练的情况以及进度,能及时地进行课堂指导方面的调整,指导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地训练。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除了能让学生养成刻苦锻炼的习惯外,还能让他们从中懂得坚持的意义,使他们体会到先苦后甜的韵味,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意志力,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改变了部分学生不爱运动、喜欢偷懒的坏毛病。
        总而言之,指导高年级进行耐久跑训练,就要关注心理和身体两方面,加强体能、心理素质方面的指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系统化的训练方式,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和层次性,构建科学化的训练氛围,让学生在训练中找到自己的节奏,逐步消除他们的排斥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耐久跑,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身体机能,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小学体育高段学生耐久跑教学的科学运用[J].科技资讯,2020,18(11).
        [2]刘乐乐.小学高年级体育"耐久跑"教学在实践当中的策略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
        [3]张玉梅.论小学体育耐久跑的教学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