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变为“巧妇易为有米之炊”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薛新艳
[导读] 得语文者得考试”,作为半壁江山的作文更是重中之重
        薛新艳
        江苏省新沂市草桥中学
        “得语文者得考试”,作为半壁江山的作文更是重中之重。中学阶段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些问题:选材范围窄,语言无味,表达单一,缺少生活气息。《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强调作文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于读书少,见识少,每天埋在作业堆中的农村孩子来说,把作文写的有滋有味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逐渐变为“巧妇易为有米之炊”。
        一、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学生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学习与作业,许多时候也有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孩子们生活中的调料,让学习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比如,作文课前,孩子们是焦虑的,偶尔,我会带来小惊喜,这节课不上作文课,我们突然来个剥瓜子比赛;或者带着孩子们去校园看看美景,感受季节的变迁;我们会听听歌,说说自己的体会;或者这天大家课堂表现棒,家庭作业是为家人露一手,添个菜……慢慢的,他们似乎都很期待作文课,可能老师会带来什么惊喜。如,剥瓜子比赛,学生很投入,吃的也尽兴,一节课大家玩的不亦乐乎,比赛后我问问学生,这节课你最想说什么,“这节课很放松,觉得瓜子从来没有这么香”,“刚开始心情急躁,越想快越是快不了,后来心平气和,剥瓜子速度反而提升了,深切体会到欲速则不达”…… 正如此,学生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作文一定是可读的。
        二、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剂,能调动内在的潜力。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先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对学生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名人著作。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写在语文作业本的首页,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如,学习《春》,延伸到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朗诵优美的一段。用这种方式以唤起学生非读不可的强烈欲望 ,从名著名篇入手,开启学生课外阅读之旅。
        仅仅朗读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把收获展示出来,朗读《泰戈尔诗选》,我们会课前来段配乐朗诵;读《朝花夕拾》,我们会做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梳理;读《西游记》,我们就“绘声绘色讲故事”;手抄报,读后感,读书笔记,故事仿写……形式多样,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将学生的收获多角度展示,增加学生的信心。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在作文中,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也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都被百草园的美景和乐趣吸引了,很是向往。此时,我就引导学生说说,童年的记忆中,有没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有怎样的趣味,不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记忆的闸门打开,学生们跃跃欲试,顺势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多角度把自己的小天地写出来,这也是一篇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三、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网络、电视、手机有许许多多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比起书本来要有趣得多、刺激得多,而且这些内容的更新速度是极为符合今天学生胃口的,获取途径也比读书来得便捷、来得简单、来得毫不费力,书本之外纷呈的诱惑吸引孩子们的视线。有时,我也会在班级群里推荐一些公众号,时事评论,给孩子们指引方向,关注正能量。课间,学生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的一定是实事热点,有时我也会参与其中,听他们的见解,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近期,我们市进行“文明城市”创建,村镇面貌日新月异,“八礼四仪”深入人心。课间学生们热火朝天背诵“八礼四仪”,我就问他们会背“八礼四仪”就是文明了吗,我们做到了么,还有哪些不文明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这时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群情激昂。顺势我们的课堂就变成了出谋划策课,小组讨论,拿出方案,写意见书,俨然一个个合格小公民!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因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作文与生活联系,慢慢的,学生的作文有滋有味,不再“难为无米之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