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飞
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河南 洛阳 471822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该科目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同时还非常考验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各不相同,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以此推动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转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整合
引言:进入21世纪之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如今已经成功走入各行各业,它可以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想办法将信息技术整合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一、推动教学方式转变,激发学生兴趣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营造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口头讲述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这显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课堂的组织形式更加多变,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借助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容易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总而言之,教师要紧跟时代脚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这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一板块之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工具放映出计算机基本硬件的图片,例如主板、CPU、内存等硬件设施的图片。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计算机硬件,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将图片进行放大处理,以此让学生可以看清楚该计算机硬件的构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先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或与同学讨论,总结归纳计算机硬件安装过程的步骤以及注意要点。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把全部答案收集起来,并且通过多媒体工具放映出来。随后,教师围绕学生的答案展开教学。在此之间,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的答案,以此帮助他们完善不足之处。总而言之,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将“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融入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这才能令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落实边讲边练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非常考验实践操作的学科,所以“实践操作课”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一般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由于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学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很显然,这肯定无法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果结合信息技术展开教学的话,那么教师便可以落实“边讲边练”教学模式,以此让学生有更多探究新知、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教师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听边练”,以此让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 VB程序设计”之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使用VB程序编写的应用程序实例。借此方式,让学生看到VB程序的魅力,这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令之后的教学活动更加顺利。正式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先向学生介绍VB程序的界面组成等相关知识。不过,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VB程序的操作要点。因此,教师先统一控制学生的电脑,通过多媒体播放事先准备好的PPT课件,让学生集中精神观看课件展示出来的“VB程序操作步骤”。每讲解完一部分知识,那么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当讲解完“添加控件”的方法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练习。总而言之,教师要把握好“讲解、练习”在一节课堂中所占的比例,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操练的机会,这才有利于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
三、推动考核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发展
“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在传统的考核评价中,教师一般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表现,这显然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实力水平,同时也无法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体现“考核评价”的真正意义?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考核方式,抛弃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综合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考试成绩等各种因素进行评价。借此方式,学生才能根据考核成绩完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前教学所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推动考核方式进行转变,以此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令他们进一步发展。
现如今,“网络教学”已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表现都被计算机记录起来。因此,教师在进行考核之时,不仅要综合该单元的考核成绩,而且还要综合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表现。以“平面设计”为例,结束完这一板块的教学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一次“单元考核”。统计完学生的单元考核成绩之后,教师还要分析每位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表现。为了令考核成绩更加综合,教师可以按照“单元成绩:学习表现=7:3”的比例作为最终的考核评成绩。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并且将这一信息融入到“考核评价”中,这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学生,从而令他们不断进步。
结语:由此可见,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令考核成绩更加全面,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完善当前教学所存在的漏洞。
参考文献
[1]赵加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探讨[J].林区教学,2015(11):15-16.
[2]李燕珊.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26):93-95.
[3]柏锦燕.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2020,16(18):103-104.
[4]龚诚.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合[J].东西南北:教育,2020(6):0047-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