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反思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万幸芬
[导读]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万幸芬
        仙桃市和平外语学校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些一定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 课?怎样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受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每一堂心理课之前,我都会安排 3 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他们做一个游戏,可以讲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说一部喜欢的电影等等。课中通过各种情景的创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教学内容贯穿其中,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领悟心理健康知识的内涵。
二、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八一班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课堂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

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三、体现人文关怀,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里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里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里上缩短师生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我会注意赏识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的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总之,心理健康课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里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
四、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里体验和感悟程度。
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聆听同龄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别人都有,并相信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可以解决的,进而学习解决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在我的课堂中,我会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

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的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自我开放时我会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出现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景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泄自己、改变自己。这大大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性和想象力,及时的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五、架设师生桥梁,心灵相通
        中学生既处在思想和行为的不稳定时期,同时又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行为不定,各自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加之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认识水平较低,情绪、意志很容易波动,心理问题较多,行为举止有待规范。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多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针对不同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在充满愉悦的师生交往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习善待和宽容,体验成功和自信,使其逐渐成熟起来。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想与学生谈心,教师要从热爱、关心、理解学生的立场出发, 与学生交朋友,融入学生之中,通过平等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消除学生内心害怕、恐惧的心理防线,达到双方心理相融,与学生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总是面带微笑,有时间我会带他们到操场上放松,跟他们谈谈各自的兴趣爱好等。只有对学生放下架子,才能真正的成为他们的朋友。
2、正面引导,启发鼓励
        老师与学生个别谈心时,要坚持启发、诱导为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坚持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客观的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多提希望和建议,少批评、指责学生。在处理七、八年级学生

的早恋问题时,我特意准备了一节课“青春的萌动”。整节课中,我避重就轻,首先正确的评价男女生之间交往属于正常现象,接着就跟他们谈论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讨论对人生的看法等。通过一系列的谈话及课堂中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成长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有些时候我们的孩子是无意识的做了某些事情,成年人不要夸大他们的天性,只要正确引导就可以了。
3、倾听学生,理解沟通
        所谓谈心,就是教师要躬下身来,态度亲切、随和、自然的同学生互相畅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想法, 理解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意愿,缓和他们的心理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学生个别谈心,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必要的手段。在与学生课下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与学生进行交谈时,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学生就能敞开心扉, 消除顾虑。在学生中建立信任,捕捉到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探索、实践。永远做一个优秀的、进步的、努力的心理健康教师,成为我——美丽的心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