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明祥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具备非常丰富的内容
        王明祥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三中学          36505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具备非常丰富的内容,拥有多样化的展现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上为学生全面地展示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并不是一个死记硬背的科目,重点在于学生用心感受、用心理解。运用现代技术能够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改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道法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将信息技术员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多种形式,将电脑、手机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给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他们的视野。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要保证课程教育目标的达成,促使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就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互联网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进而顺利达成教育目标。将互联网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着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调动学习兴趣。互联网技术手段对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学生对于计算机也有着很强的操作欲望。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通过学习互联网上的一系列信息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二是启发创新思维。要促进初中生创新思维培养,就需要有丰富的外在资源对学生进行启迪与刺激,其中互联网资源就能够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对互联网资源进行科学运用给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多元信息的刺激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三是开阔学生眼界。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枯燥,学生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而通过互联网的积极运用,能够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与学生实际,促进教学与时俱进,同时也能够增加知识覆盖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发学生的主动深入思考,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巧妙引入新课,切题新颖有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枯燥和乏味,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激发出来,在课堂上也表现得无精打采,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所以老师可以对教学进行适当得改进和创新,将微课技术引入到新课中,将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切题的时候也一定要足够新颖和有趣,这也符合当代学生的水平和个性特点。
        比如,说在对“战胜挫折”相关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由于初中生尚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于这句话的理解程度可能还不是很深,所以在这个阶段就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播放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武汉方舱医院病房里涌现的一些学生在遭遇生命挫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静下心来,坚持学习的视频,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我们要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又如,在“中华一家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章节导人。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带领学生观看关于中华各民族的视频或音乐,导人课堂章节的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好奇心,增加课堂开展效果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播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师也要灵活应用互联网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更好地推动学科知识的渗透与传播。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相关公众号,浏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还有一些社会头条和微博资讯等,借助对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然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教师可以分阶段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培养自信”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实施阶段性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前期,教师可为学生树立自信心打基础。通过应用微课,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良好习惯。中期,教师可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为学生讲解该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错误,敢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后期,教师可建立起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目标。在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中,教师可以顺利完成各个阶段的目标,逐步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3、改变课程形象,推动思政课堂教学效能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长久以来由于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较多,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以讲教、背诵、默写为主要方式,这样的思政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也毫无兴趣可言,久而久之背书默写就成为了思政课的标签,成为学生“闻之色变”的课程。信息技术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可以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多样的课堂呈现形式和智能化的课堂“模拟游戏”活动方式,令课程灵动起来,改变之前形成的古板枯燥的课程形象,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学的一门课程。
        教师要改变自己是课程核心和灵魂的传统教学观念,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对教学内容放下身段从学生接受的角度入手,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着眼来用好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主题为“成长”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将美国著名喜剧《成长的烦恼》中主人公诉说烦恼的剧照做成集锦,问问学生是不是有成长的烦恼?有哪些你和剧中主人公共同的烦恼?你还有哪些自己的烦恼?在轻松问答中引入本册主要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开发“小明的困惑”为主题的类似打地鼠游戏的角色模拟游戏,将每课内容做成地鼠,让学生在敲击和选择解决方法中,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教学重点知识熟记于心,使课堂教学收到了真正的实效。
三、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不断革新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并且根据教学需求加以合理、创新利用,将思政课堂打造成新颖、别致、有用的课程,让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有意思、有味道,促进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禄.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整合[J].读写算,2018,(35):15.
[2]宝希霞.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小说月刊,2018,(20):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