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亚
重庆市长寿区特殊教育学校 401220
摘要:音乐能慰藉人的心灵,使人产生共鸣,能陶冶情操,使人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音乐式般的唱游与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智力开发与康复有着明显的作用,利用唱游与律动教学能够提高智碍儿童的语言水平,增强他们在情绪方面的感受力和表达力,能够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和运动能力发展。
关键字:唱游与律动,智障儿童,康复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培智唱游与律动课程是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和律动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听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来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智障儿童对唱游与律动通常会有一种特殊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征对培智学生采取特殊教育方法。
一、唱游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
唱游是智障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授课方式,是快乐课之一。唱游可以使智障儿童放松身心,消除上课带来的紧张感;唱游也是一种游戏,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游戏,游戏能激发智障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更多的享受课堂的乐趣。基于这些,就可以看出唱游是与儿童最好的交流方式之一。
(一)引起共鸣,表达情感
大多数智障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些表现为说话结巴,有的只会说一个字词或者一句话,还有的是记忆力差,刚学过转眼就忘,内心情感表达不出来……而让智障儿童通过歌词记忆的唱游方法,有节奏、有韵律的朗读歌词、欣赏音乐,可以使他们注意力集中,产生共鸣,调动他们的兴奋劲,使他们情感外化。例如,在教学《漱口》这一课时,可以创设实际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牙齿上会不会沾上饭粒呢?
生:会~会~(此起彼伏)。
师:那沾上饭粒了该怎么办呢?
生:拿牙刷刷牙~~(又展开一番讨论)。
师:嗯,对,都说的很棒!但我们现在手里没有牙刷,所以呀,还可以用漱口的方法哦!(这时给每位儿童准备一个漱口杯,并在教室里放几个桶,让学生们围在桶的周围)
师:同学们,看着我,老师怎么做你们就跟着怎么做好不好?
生:好!
师: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念着儿歌,手执杯子,递到嘴边)
生: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一边念一边动作)
师:抬起头,张开嘴,咕噜咕噜吐口水(念完再做动作,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生:抬起头,张开嘴,咕噜咕噜吐口水(老师中途提醒学生不要吐在别人身上)这样,在学习漱口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学会了漱口方法,而且还让他们牢牢记住了歌词,与音乐产生了共鸣,实现了情感外化
(二)消除抵触情绪,与人交流
由于智障儿童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智力低下,行动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从而内心会对外界产生抵触情绪,拒绝任何外来事物的靠近。因为音乐可以舒缓人的情绪,使人感到全身心的放松,可以让这些智障儿童在音乐氛围中渐渐放下内心的戒备,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接触和玩耍,从而能够起到更有效的康复作用。
(三)开启智障儿童的心智之门,学会自理
智障儿童只是比正常儿童发育慢了一些,而并非没有感受。唱游教学采用儿歌说唱的形式,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促进了记忆,领悟力和反应力的发展,让孩子可以渐渐的主动接触新事物。比如学习《交通安全拍手歌》,我让他们两人一组,自己选位置,一边拍手一边唱歌,等他们都选好坐好后,(如果多一个同学,我让他跟我一组),我面对着他们做示范。
师: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数第一
生: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数第一(两人一边念一边做)
师:你拍二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等所有同学都做完了在开始第二句)
生:你拍二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
师:你拍三,我拍三,不闯红灯保安全(注意,做之前已经教会他们分辨红绿灯了)
生:你拍三,我拍三,不闯红灯保安全
这不仅可以让智障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互动,还增强了交通安全意识,一举两得。
二、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
律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现今律动教学已经成为智障儿童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律动教学能够让课堂动感十足,可以培养智障儿童的专注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智障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增强智障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和反应力
智障儿童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比较短暂,而且容易产生疲劳,这就需要采取高效且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教师故意做一些比较夸张的动作,放一些有趣的动画,让智障儿童们跟着一起模仿,一起蹦蹦跳跳,之后在关掉动画后,教师故意大声说“注意!我要变形了”,然后教师模仿出刚才动画里的动作让学生们猜……不断的组织各种各样的类似教学,让智障儿童能对学习的东西产生一种生活的连续感,既增强了智障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反应能力。
(二)增强智障儿童的自信心,提高领悟力
智障儿童内心防线较强,对外界事物较为抗拒。律动课堂比较放松,使智障儿童的抗拒感不那么强烈,这时再由教师带领着做些小游戏能够让智障儿童彼此互相接触,多加交流。而教师要注意多使用赞美性的语言去夸奖这些孩子,比如“真棒!”,“你做的真好!”,等等,在作业批改上也不单单只是一个A+,可以画上小红花等一些漂亮的图案或者奖励一些实质性的小玩具等。这会大大增强智障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内心感觉到自己也是很棒的,从而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课堂的积极性,提高领悟能力。
三、唱游与律动相结合,教学形式个性化,因材施教
每个智障儿童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应根据每个智障儿童的特征加以区别对待,并且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班教学,类似幼儿园大中小班的形式,课堂上留给智障儿童一些自由发挥的时间。比如有一篇课文《一分钟》,给他们一到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
师:同学们,现在呢,我们来放松一下,在一分钟之内你们可以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好不好?
生:好!
师:那你们就自由发挥吧!
一分钟后(或者延长几分钟)
师:好了同学们,时间到,有哪个小朋友愿意说一下你做了什么?(同学们竞相举手)
生1:老师,我画了一幅画!
生2:老师,我在唱歌哦!
生:……
师:同学们太棒了,做的真不错!以后也要好好保持哦!
生:是。
老师采用这样的方法授课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浓浓的成就感,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音画结合,多鼓励,注意神态交流,促进智障儿童的康复与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多媒体式的音画结合教学能够调动智障儿童学习的兴趣,激发智障儿童的好奇心,如给他们播放《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令他们熟悉的歌曲,有趣愉悦的画面使他们感到亲切、真实且具有吸引力。同时,教师在与智障儿童交往时,要注意表情、动作、神态的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智障儿童更亲近温和友善的人,教师不仅要用语言还要用肢体动作让智障儿童感受到温暖,感受到鼓励和信任,这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会起到很大的康复作用。
五、结语
总之,唱游与律动教学可以使智障儿童在蹦蹦跳跳的学习氛围中放松身心,启迪思维与想象,促进肢体协调能力和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智障儿童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接触新鲜事物,启迪心智,促进智障儿童身心的康复和发展,为培智儿童融入社会、走向自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每个智障儿童都能够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顾金萍.浅谈唱游与律动教学对智障儿童的康复作用[J].学周刊,2013(28):183.
[2]顾秋鸿.音乐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功能提高方面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