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平
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紫阳小学
摘要:阅读和写作间关系密切,既相辅相成又能彼此制约,基本是每一个学子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注重读和写的能力是为未来的语文学习生涯奠定基础,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读出新意,写出乐趣,首先需要小学生拥有丰富阅读量和提高阅读水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量的重要性。当然,写出乐趣也是建立在丰富的阅读量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够根据阅读内容,激发学生写作的创新。小学是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和分析习惯的重要阶段。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为这个阶段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探究
1. 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阶段,小学生的作文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在写作文期间总是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词句贫乏;二是段落不清晰;三是过程描写不具体;四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这些情况的存在是和他们的课外阅读不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见,读与写之间关系密切,互为补充、相互制约,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注重读和写的能力是为未来的语文学习生涯奠定基础,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有些老师已经将目光放在了读写教学的上面,但是依然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才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的正确手段,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孩子在读写课程的兴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急于迈进,阅读量少,读写分离。读写不能充分融合,很多教师都会把读写结合分开来教学,阅读教学就教学生阅读,习作教学基本就是给出题目引导学生写作。
2. 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2.1 读写结合满足阅读心理过程
针对阅读的心理机制来说,往往会拥有两个心理回合。针对第一个回合来说,其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二是从形式到内容;三是从外部到内容;四是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而就第二个回合而言,其往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从思想到语言;二是从内容到形式;三是从内部到外部;四是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发现:第一个“回合”属于基础,第二个“回合”是提升,尤其是后一个“回合”又刚好和写作的心理过程处于匹配状态。所以,针对这一意义来说,阅读教学早已涵盖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指引。
2.2 读写结合满足学生的心理特征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度剖析后,可以发现其通常都是借助于以下几点得以实现的:一是积累;二是模仿;三是内化;四是积淀。充分结合学生的“模仿性”特征,教材提供了与之相匹配的范句、范文等素材当作读写结合的“中介”;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征,依赖于各种各样的写作片段模式,充分利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写作,可以从根本上迎合学生这一心理上的需求;充分结合小学生“易遗忘”的特征,借助于边读边写的方式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3. 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3.1 深入挖掘教材,读出新意,加强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所选内容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文章构架、写作思路、语言运用及情感表达都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其阅读潜能,深入的阅读文章,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情感表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优势,有效地深入了解文章,了解文章主旨,提高学习效率。
3.2 课外阅读,拓展读写空间
课堂的内容涵盖了大部分教学的知识要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仍然需要在课堂之外进行拓展延伸。课外读物的学习,不仅仅能够补充学生课堂所学,更能提升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课外延伸的教学,一般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阅读,并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这样的课外延伸,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
3.3 大量阅读,设置仿写课程
学生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创作的前提就是有大量的阅读基础作为前提,满腹经纶、挥笔成墨说的就是在自身有足够的阅读量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有效的高质量创作,所以加大阅读量是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将读写训练互相融合,达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倘若把读、学、写渗透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推动知识的快速迁移,那么必然会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书本中的“例子”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借助于它进行科学合理的仿写练习。首先是段落的仿写。通常情况下,以下几点均可以进行仿写:一是课文中的开头;二是结尾;三是人物肖像描写;四是心理刻画;五是对话方式;六是自然环境描写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令学生对段的组成做到熟练掌握,慢慢形成段的要领。特别是在小学生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难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段的仿写训练予以高度重视。
3.4 培养小学生记录、写日记习惯
读与写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读与写是互相补充的过程,它们之间既处于互相独立的状态,又不可缺少彼此。有理解的吸收,才会有理解的表达。因此,阅读和写作是互相影响的、是互相渗透的。要想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那么就要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培养小学生记录、写日记的好习惯。抄一抄,要求小学生在具体阅读期间将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词句亦或是非常喜欢的片段认真地抄写在读写笔记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必然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只是这样,教师还应当时常鼓励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小乐趣,记录日常生活中最开心的事,写在日记本中,把生活中的不满和喜欢都在日记中表达出来。广泛的阅读和每日的写作训练才是真正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的基本条件,并且对于未来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有很大帮助,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
结束语
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手段,充足的阅读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丰富的写作经历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文章的理解能力,所以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结合,加强对经典文章的深入挖掘,延伸课外阅读,定期检验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最终能够让学生读出新意,写出乐趣。
参考文献
[1] 魏长琼.读出新意,写出乐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59-60.
[2] 王婧.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与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7(65).
[3] 陈伟.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