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广宏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湖西街小学 110101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国民对于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其是学生身体素质快速发育,运动能力逐步成型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改革提出,小学体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不仅要调整教学场地和设施,使教学内容合理化,还要及时创新教学项目,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体育属于小学课程教育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需要在具体实践当中积极引入田径训练,采用有针对性的法则组织特色活动,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他们朝着正确方向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做一名综合素养高的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学田径;有效教学
引言
根据中国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小学体育课堂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运动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更需要通过趣味课堂的构建,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应该以趣味田径活动为基础,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贯通,构建组织紧密,有目的性和实效性的高效体育课堂。为此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利用田径项目,对其进行趣味性优化,使其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一、 趣味田径运动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和运动是一种天性。只有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天性,感受运动的魅力和价值,才能够使其充分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环节当中。而受到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家长对于孩子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上体育课就是在耽误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从事体育事业没有发展。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部分学生也认可了“体育无用论”在体育课堂中锻炼不认真,不听从教师的安排,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而为了能够转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趣味田径运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田径运动形成对体育学科的正确认知,在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课前做好安全准备与设施准备
田径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教师在教学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也没有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在课堂上受伤。
如在进行赛跑比赛时,一些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跑步的方法,很可能出现摔跤的情况。因此,在运动之前,教师要提前准备一些创可贴和药水。这样一来,如果学生出现意外状况,教师也能及时处理,确保学生的安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保障整个课堂的安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感受温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设备与运动场地的安全,避免各种器材对学生造成威胁。又如在教学“标枪”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准备,考虑并及时移除操场上的各种障碍物,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意外状况。从这一方面来讲,这样的教学也更加安全有效。
三、创新田径训练教学模式
另外,在中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明显的不足。例如互联网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都还没有较为成型的案例,甚至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在体育课堂基本见不到。而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是丰富趣味田径运动的有效策略。
举例说明:在进行各类跑步运动和投掷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运动技巧,体育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微课的教学作用。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卡通教学片的播放来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力技巧,比如在跑100米和跑200米的时候,奔跑动作有哪些细微的差别,体能如何分配才更加合理。这种教学的展示如果是由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完成,就需要学生能够跟随教师进行细致观察,而这种要求显然是难以满足的。如果教师进行原地教学,则更加难以还原各类技巧的核心要素。因此利用教学视频,让动漫人物通过原地奔跑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扒地、摆腿、后蹬这些动作的细节和要求。同时,卡通动漫的教学视频还能够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形成直观记忆,再结合教师的线下教学,相互印证,快速提高对各类运动技巧的掌握。
四、注重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体育教师自身要重视学习,提升训练能力,学校也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多和其他体育强校进行沟通与交流,积极汲取宝贵经验。教师也应该把课余时间自己利用起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老师在训练的时候也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制作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兴趣是每个人做好事情的原动力,体育锻炼也一样,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当中,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不断优化与创新训练模式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训练过程当中。此外,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制定课余的训练方案,提高训练的挑战性以及趣味性,同时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训练时间方面,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训练结束之后的休息和恢复对学生身体也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安排合理,才能保证学生主动训练。
五、提升小学体育课余田径训练的科学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课余体育训练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的时候,要重视提升体育训练的科学性,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状况下进行体育训练,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性[5]。学校要创建健全的体育训练教学制度,设置合理的体育训练教学课程。另外,应该加强引导,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训练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余体育训练当中获得较好的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想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运动技巧,提高自身的运动表现,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记忆相关教学内容,在游戏过程中充分练习不同田径项目,并且营造良好班级氛围,让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伟.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5):121+123.
[2]林扬辉.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