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
福建平潭实验小学
摘要:对于小学美术创意课堂的建设而言,创作材料的选择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充分挖掘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以石头为原材料去进行创新性教学,这不仅能够有效的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同时在学生极富创造性的操作之下,原本平淡无奇的鹅卵石也能够成为激发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石。本文以此为基础,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的开展实际,就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思考。希望能够为今后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石头;创意教学
引言: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围绕石头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尽管石头简单普通,但是在同学的手中也能变化为一个个精美的小工艺品。下文就围绕石头在小学美术创新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索。
一、打破常规,实现石头的有效组合
1.1、拼贴石头画
将形状不一的石头带进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到这堂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中。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可以让学生去观摩相关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意识到,普普通通的石头也可以转化为一个艺术品。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接触更多类型的拼贴画,与此同时教师要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拼贴的方式与技巧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众所周知,拼贴画的基本操作方式就是剪、撕、刻、贴等,那么当原材料是石头的时候,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与思考,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就需要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示范,就石头画的基本操作步骤进行演示。在经过前面的积累以及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也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进行操作。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汇总,可以通过展出的方式去让更多的同学进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小作者进行讲解,就拼贴画的内容以及创意灵感进行分享。
1.2、借助于石头的外形进行再次创造
形态各异的小石头也是同学们日常十分常见的东西,教师也可以针对五年级的同学,就色彩、形状、肌理等造型元素加以利用,设计一堂“会说话的石头”的课程。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形状不一的石头,同时借助于现有的美术绘画材料,去进行大胆地创造。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中,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石头画作品。在第二环节中,教师也要立足于学生所收集的小石头,去就石头的形态以及可加工的方向进行探索。可以将一些形象生动的小石头汇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彩绘,使得作品最终呈现出活灵活现的状态。也可以在彩绘的基础上,在整幅画的点睛之笔处布置一块特殊形态的小石头,让整个作品不拘一格,更富有创意和美感。最后同样要组织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巧妙借助色彩搭配,进行石头大“变装”
色彩总是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例如红色会让人感觉到火辣奔放,而蓝色则代表天空与自由,紫色代表神秘,黑色代表严肃等等。将色彩元素大胆地应用到“石头画”的创作之中,也是为学生提供更大思考空间的有效选择。一块普通的石头可能会无人问津,但是一块被设计上丰富绚丽色彩的石头工艺品,却一定能够赢得人们的瞩目。所以借助于色彩元素进行石头的装饰,也是美术课堂开展的有效选择。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同样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猜一猜等方式,去观察老师手中的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其二便是围绕石头本身,去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引导学生就石头的形状以及花纹进行联想,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形象感知能力。第三个环节便是画一画,借助于油画棒或者是水粉颜料,在石头上结合石头本身的形态进行创作。在用水粉颜料进行涂色的时候,也要注重控制用色均匀。在绘画的时候,要保证颜料的厚实,因为颜料过湿就会使得整个画面很脏很乱,影响整体效果。在进行绘画创作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就石头的细节部位进行关注,细节的处理往往也会决定作品的整体效果。在学生创作结束后,教师也要就学生的作品做出点评。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意,但是也要就学生的绘画水平以及色彩搭配技巧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使得石头画的创作真正成为推动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有效平台。
三、其他
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石头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方式还有很多。例如简单的雕刻以及石头艺术摆件的制作等等。以雕刻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石头原有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线条的勾勒,使得石头本身的美术元素得以更好地释放。在雕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避免学生在雕刻的过程中出现受伤的情况。而在石头艺术摆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去搜集生活中一些独具特色的石头。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其他元素、例如木头、废纸板等进行摆件底座的制作。而后借助于现有的美术绘画材料,就底座以及石头本身进行装饰,借助于底座与石头之间的搭配,使得作品本身更具艺术气息。这无疑也是小石头在美术课堂中应用的有效方法。
结语:将石头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这本身就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突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在同学们巧妙地双手下,石头被巧妙地组合与装配,并最终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美感。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喜爱,同时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也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所述内容皆立足实践,围绕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展实际,就石头元素与美术课堂的融合路径进行了窥探。也希望能以此来为今后美术教学的升级以及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范筱雅. 小学美术石头创意课程的教学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 000(023):164.
[2] 杜宪勇.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奇石文化艺术相结合[J]. 大众文艺, 2018, 000(021):228-229.
[3] 赵艳红. 石头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青春岁月, 2019, 000(031):178.
[4] 郑君. 让一块块小石头生动起来——记一节美术课的拓展尝试[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2, 000(011):22-22.
[5] 靖晓巍. 试论小学美术课堂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J]. 新课程(小学), 2015, 000(003):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