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婕
重庆市万州区龙都小学 404160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直观可视的效果。本文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意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运用,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 高年级教学 运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数学学习会对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都很弱,在学习中常出现机械性的记忆缺陷,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应用绘制图像作为思考的工具,快速的处理外部讯息,以各种讯息编码成相同含义的图形、符号、形象、颜色等视觉表现,发散思维,对各种思想和概念进行表述,去发散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创建明确、系统的知识框架,有效提高教育成效,让学生“快乐学习、快速运用、聪明生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意义
(一)吸引注意,筑牢细节知识结构
小学生注意力有限,他们在单位时间内学习的知识量少,而短时间内灌输大量知识会令其难以接受,加上数学缺乏感性知识,因此很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没有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以多维度立体化的方式将知识点以关键词的方式概括、准确的呈现给小学生,并主动建立知识结构,为培养发散的数学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坚固的知识基础。
(二)培养习惯,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思维导图的末端不做过多的知识详解,重在引导学生基于自己内在知识结构不断思考,主动对知识进行关联和填充,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学生养成习惯绘制思维导图后,在遇到心得学习材料时,能用这种思维方式帮助自己有条理的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还可深化知识理解,帮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更深层的剖析,形成清晰的思路。
(三)整理归纳,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整理归纳是学生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宏观理解;另一方面是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将所有知识浓缩成一张知识要点储存在大脑备用,需要时能快速检索。而整理复习容量大,密度强,教师引导学生们将细微的、串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系统的知识脉络,梳理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可以通过梳理错题、整理笔记等方式构建思维导图。
(四)个性绘图,培养特色创新意识
一是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再造过程,学生通过思考、想象、形成网络图,合理布局操作,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思维导图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地图版的思维导图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开拓思维。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运用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数学教学,是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了解,思维导图更是一种视觉提醒,帮助学生们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图像化,形成便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网。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创设了中心发散模式,而《八大四维图示法》提出了圆圈图、气泡图、双重气泡图、树形图、支架图、流程图、桥型图和复流程图共八种导图形式,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一)运用“圆圈图”尽情想象、打通联系
圆圈图简洁明了,突出主题,由内外两个圆圈组成,内圈决定中心主题,外圈则用图画或文字对主题进行阐述。课堂中,教师可在复习时提出关键符号引导学生回忆,唤醒思维,打通联系;也可学习新材料时借助主题引发想象。在五年级下期学习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复习时,教师让学生围绕“分数”画“圆圈图”。学生通过分数一次回忆知识,甚至有学生写出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直接联系新旧知识,深度学习。
(二)运用“双重气泡图”类比分析、把握异同
两个泡泡图放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双重气泡图。它的妙处在于不仅可以清晰的列出事物的属性,也方便对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处。认识平面图形是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区分仍有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双重气泡图”进行类比分析,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提醒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一定不平行。还有学生发现了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理解加深,提升了思维的品质。
(三)运用“树状图”分类归纳、加深理解
树状图就像一棵树一样分门别类的将物体按类别列出来:树干代表主题知识点,而主题下的树枝就是不同的分类归纳。在学习《三角形分类》后,教师请学生填写以下所示“树状图”,学生通过思考、推理,结合经验知识填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周密性。
(四)运用支架图系统概括、整理归纳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丰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较难对单元知识建立整体的认识,教师运用“支架图”整理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理解联系,系统复习。《分数的意义》复习课上,将数学概念用可视化的手段呈现,帮助学生整体把握。
(五)运用“桥型图”直观对比、突破难点。
桥型图非常适合举一反三的思路训练。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教师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案,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高效学习。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介绍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菱形。教师让学生将四种图形分别画到“桥型图”中,让其类比关系成立。观察分析中,学生发现菱形是四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长方形……学生不仅回顾了图形的特征,还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性。
(六)运用“中心发散导图”自主绘制、发散思维
它强调自由的“思维流”,因此更具个性化。在学习单元知识后,鼓励学生运用“中心发散导图”个性绘图,自由表达,对所学内容整理归纳,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是细化要点、突出关键词与图片:满足思维导图的结构特征,内容准确、简单,力求精准。二是合理分枝,强化重点环节指导:主脉关键词20%,支脉关键词40%,辅助说明40%,点面结合,虚实相间,让导图脉络清楚,一看就懂。三是自主手绘、刺激大脑思考:坚持手绘思维导图,可刺激视觉记忆、空间记忆和动觉记忆,活跃大脑思维。
思维导图作为“教”的策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学”的策略,促进学生合作、创造性学习。小学高年级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高效学习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陈瑞香.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教育: 综合, 2016 (21): 84.
[3]赵国庆. 八大思维图示法[J].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