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陈鹏
[导读]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的传授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通过教育这个有力的工具,知识便得到了传播、应用和创新。
        陈鹏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那隆镇灵一小学   535414
        摘要: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知识的传授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通过教育这个有力的工具,知识便得到了传播、应用和创新。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活动中,数学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创新能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必备素养的要求。而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及严谨的逻辑联系,能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和培养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一教学平台,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目前,小学教育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依靠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始终不能进行主动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想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讨论,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思路,但是不能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对知识进行探究的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增加数学操作实践活动
        思维的发展是由活动开始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适当创造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在创设操作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到一起,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创新思维更加活跃。这种情况下,学生能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实践,体验到操作活动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的求知欲快速提高,进而增强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运用小学数学《角的度量》知识设计线与角的平面设计操作实践活动,首先我会准备彩色纸条和小纽扣以及一张大白纸,让学生利用彩色纸条作为角的边,小纽扣作角的顶点进行已经学过的角的制作。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这样学生能更好进行数学活动作品的创作。

在制作完成后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实践活动能直观地呈现出相交、垂直与平行的数学知识,并利用了与图形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加数学操作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还能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合作,共同营造具有创新特质的环境与氛围。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时刻关注自我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牢固树立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观念。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高等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学、勤思、勤实践,敢问、敢言、敢质疑。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展开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新方法、新思想,在分享中汲取知识与智慧;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课堂的“不同声音”,感受并了解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极富个性化的思考方式,或许学生的想法并非完全正确,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在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孕育着的正是创新意识与能力的萌芽。
        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一课中,学生在自主尝试画出一条线段时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一位学生没有带尺子,提出能不能用自己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来描画线段,我巧妙地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学生:“你们觉得呢?”一言激起千层浪,大家有的提醒说只有橡皮的边是直的才可以借用“橡皮尺”来画线段,有的补充说不仅是橡皮,还有许多边是直的物体(如书本封面的边)也可以充当特殊的“尺子”来画线段。看似突如其来的一个插曲,却把简单的“画线段”创新地拓展为如何根据线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画一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结合生活实际把握住了“线段是直的”这一本质特征,更感受到了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切实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与价值。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往往可以从这样的细节入手,灵活运用启迪性的问题、引导性的评价等方式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在熏陶中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加工、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等方式,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20(01):43.
[2]余邵洪.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72.
[3]丰国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教师,2018(S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