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的常见问题及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曹艳丽
[导读] 提到数学,人们自然联想到“做题”,往往忽视了数学和阅读的密切联系。
        曹艳丽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实验小学442600
        摘要:提到数学,人们自然联想到“做题”,往往忽视了数学和阅读的密切联系。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也是各种感官积极参与,统一协调的过程。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息息相关。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们都认为阅读只关乎语文的事,漠视数学阅读,渐渐地形成了学生一看题目就动笔的坏习惯。基于此,对小学数学阅读的常见问题及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问题;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选择、获取和自主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根据《教育大辞典》中的释义,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包含理解、领悟、反思、评价等多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书面材料主要包括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书面材料等获取数学信息,并对数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从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提升自身的数学修养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总和。数学阅读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既是一种元认知活动,更是一种智力技能。
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存在的数学阅读问题
        小学数学老师经常在作业批改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把有的不应该做错的试题做错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把题意没有阅读清楚,学生在对试题阅读的时候就会经常出现各类漏字、没读完等情况,或者没看清关键词,这样就导致学生将试题做错。对于这种情况就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没能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数学语言的培养要高度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数学语言,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数学阅读之一数学评议符号来获得相关意义或者语言的心理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其实本质就是数学语言教学,在此过程中就能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还要注意强化数学训练。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的准确度,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培养策略
        (一)明确阅读目标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基本上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地创设情境,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而阅读动机直接影响着解题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学生的阅读动机满满而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低年级学生常常乐于阅读数学图片信息,但对于图片的观察表面化,不能充分挖掘有效的数学信息,达不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问,使学生阅读有明确的目的性,将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凝聚在一起,从而达到阅读的最佳效果。
        (二)不断提升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认知水平
        进入小学后,学生因为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开始之后,就会掌握一些数学知识,不论是在数学逻辑上还是在数学能力,学生都能实现了提升。因此,有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主动地对数学课本内容进行学习了。但是在小学数学老师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提升数学阅读能力将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容易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培养不加重视,将不利于学生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对日常的数学试题解答过程中往往会显得没有头绪。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要正确认识到数学阅读水平将对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和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积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培养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作业、练习甚至考试中有些急于求成,读一遍甚至没有读完题目就凭感觉解题,或者读了一遍没读懂,就觉得这题好难,不愿意去多读几遍,深入思考。这些情况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造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要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还要培养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感悟文字语言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学生的语感水平直接影响其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语文学习中就非常强调语感。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中自然也离不开语感,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审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数学语感。比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这句话中,语感强的学生就会敏锐地感受到“只有”“对边平行”这样的关键词。语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大量阅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和相关数学读物的阅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并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后进行反思或写数学小论文。长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受力、想象力和感悟力自然会提高。
结束语
        小学数学老师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就需要积极要求学生主动对阅读范围实施扩大,努力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合适的数学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来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性,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阅读习性,这样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丽萍.小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32-33.
[2]刘明.小学数学阅读的常见问题及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32):68-69.
[3]苏力.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A].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基础教育学校联盟年会论文集——当代教育评论(第九辑)[C].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