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有声读物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周莉莎
[导读] 利用有声读物进行教学,将幼儿教育向提高综合素质方面靠拢。
        周莉莎
        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幼儿园  61700
        摘要:利用有声读物进行教学,将幼儿教育向提高综合素质方面靠拢。语言表达能力是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学习语言表达对幼儿自身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采用有声读物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有声读物教学法并不是十全十美,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缺陷。所以,教师要学习新思维、开拓新方法,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奉献心力,摒弃有声读物教学的不良影响,将其优点发扬光大,为幼儿语言能力水平的提高保驾护航。
        关键词:幼儿教育表达能力有声读物影响分析探究
        引言
        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幼儿德行的培养都是需要依赖语言来进行,幼儿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状况,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我们要为学生构建和谐的语言环境,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途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此做出如下策略性思考。
        1有声读物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1.1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自婴儿呱呱落地起,便有了交流能力,虽然小婴儿生来不会说话,但他们知道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在渐渐成长为幼儿时,他们的交流能力有了逐步提高,不再单纯地仅仅依靠哭声,而是结合肢体动作,然后到他们开口说话,又一项技能诞生,他们的交流能力也有了质的突破。在幼儿开口说话这段时间里,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有声读物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表达的学习促进了交流能力的发展,幼儿在开口说话这一重要时期学习有声读物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在这个趋于利益的社会中,幼儿从小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在走向社会时就拥有了交流能力,也就相当于掌握了一门生存之道。
        1.2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对孩子的学习交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习有声读物的孩子,普遍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那么他身边一定不缺朋友,同时还能深得老师的喜爱。“自古实践出真知”,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一定知道,大多数语言表达能力出众的孩子,都拥有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的特性,能够带给全班同学欢乐。而那些没有接触过有声读物的孩子,他们缺少了从小学习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性格大都有些内向,不爱说话,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他们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这种能力的缺乏,恰恰能够形成矛盾的导火索,导致身边的朋友远离。所以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同学之间好好交流,相信任何矛盾最终都会化解。
        2目前幼儿语言的现状
        2.1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语
        言教学的活动,不明确对任何一件事,目标明确,非常的重要,可以让事情的进展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提高事情进展的效率,幼儿教育更应该教学目标明确,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比较低,倘若教学目标不明确,幼儿小朋友就会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小朋友就会逐渐对知识渐渐的失去兴趣,甚至在课堂上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影响听课的效果。
        如幼儿教师为了提高小朋友的语言素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就一定要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可以告诉学生从那几个方面、那几个角度,进行开展,能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效果,而不是范范的让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既要增强故事内容的充实性,还要注意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语言教学活动目标明确。


        2.2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突出语言领域的特点
        如某个幼儿教师在利用幼儿故事教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不能很好的抓住故事教学的本质,故事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孩子去练习讲故事,小朋友可以一遍一遍的讲述,直到讲述到自己满意,唯有这样小朋友才能体会到讲故事的乐趣,才能真正的掌握讲故事的技巧,而不是现在的语言教学模式,教师讲故事,小朋友听故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朋友仅仅是动耳朵听,一般情况是,小朋友记不住老师讲述故事的内容,并且小朋友注意力不能很长时间的集中,因此,幼儿小朋友不能很好的掌握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抓住语言教学的实质,多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多倾听,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其中,而幼儿教师仅是倾听者、指导者的角色。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措施
        3.1帮学生进行词汇积累
        幼儿词汇积累不足,许多内容都无法用准确的字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积累。词汇量的扩充,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许多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时会涉及一些基础的字词课程,实际上,这样在词汇教育“用力过猛”。真正的词汇积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教师可以将词汇教学融入日常的方方面面,如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教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并且尝试用一些形容词去形容这些水果和蔬菜,如绿色的西兰花、红色的西红柿等。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讲故事、听儿歌等,增加学生的词汇。在词汇量扩充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盲目拓展、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
        3.2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借助多方的力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个小朋友,也不是两个小朋友,而是三十、四十、甚至五十,或者更多的小朋友,幼儿教师很难针对每个小朋友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一去指导,一一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高方案,因为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因此,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地挖掘身边的优质资源、可利用资源,更好的提高幼儿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每天都给小朋友一个主题,让小朋友围绕一个主题,说不少于三百字的语言,在微信群里,小朋友不仅可以回听自己的语言表达,还可以听其他小朋友的语言表达,学习其他小朋友的长处,针对自己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3结合幼儿生活展开教学
        语言表达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技能,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与积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生活实践进行语言能力的引导,这样既能方便学生的理解,又能使教学有的放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每一次引导学生语言交流的话题都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在生活中,除了学习阶段,幼儿吃饭、休息、游戏以及看动画节目等,都会成为日常的交流内容。除此之外,笔者也曾尝试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就某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如“今天的心情怎么样?”“最喜欢今天的哪个游戏?”“最近有没有看某部动画片,最喜欢里面的谁啊?”这些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谈些心得体会,能够让学生学会主动抒发自己的感情。
        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有声读物进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能带来积极作用的,但是幼儿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有声读物题材,使用符合幼儿教育标准的有声读物进行课堂学习,才能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声读物运用不得当,不仅不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会阻碍幼儿的身心发展,所以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要谨慎选择有声读物,使之发挥积极作用,将负面作用遏制在摇篮中。由于幼儿自身年龄较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所以规避风险这一重担就落在了教师和家长身上,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尽心尽责,选择好适合幼儿的有声读物,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史海芸.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3):203-204.
        [2]王雪.试论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9):162.
        [3]鲜玉琼.试析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才智,2019(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