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心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236800
摘要: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科学的预习方法和正确的预习习惯,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实际效率和效果,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起着推动的作用。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方法经验不足,缺乏正确的自学习惯和意识,教学时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因而导致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有效策略
引言
课前预习是一项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缺少独立自主意识,如果教师全权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很多学生都不知该预习哪些内容,对此需要教师给予合理指导和引导,全面提高课前预习质量。
一、课前预习的意义
课前预习的意义,其一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针对性。学生能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在课上为教师提出个人预习疑问,帮助教师收集学生问题,保障教学满足学生需要;此外,预习能帮助学生进行如生字词查阅、文章结构梳理等基础学习环节,教师便无需在课上花费过多时间组织学生分析生字词,有利于教学效率的增长;最后,课前预习是一种长期活动,学生在坚持课前预习后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课前预习的目标,帮助学生制定预习的计划
课前预习不单纯为了让学生主动去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倘若教师在课前没有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预习目标,学生在预习时常常缺乏方向,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浏览一番,水过地皮湿,很多地方难免掌握不扎实,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因此,课前预习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展开,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结合年段特点、单元教材的进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科学合理地制订切实可行的预习计划,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努力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小学生所掌握的预习方法有限,要保障学生预习效果的增长,教师便要教授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对文章的通读是预习方法的一种,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明确个人生字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勾画生字词、优秀句子。通读文章后可要求学生进行段落划分,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个人的后续写作奠定基础。此外,小学的更多文章需要学生查阅背景资料,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查阅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
(三)树立预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而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学习意识,关系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从学生的思想观念入手,在思想意识情感的培养理念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奠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课前的预习习惯培养可谓至关重要。预习意识的思想树立,要从低年级的初始教学阶段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预习习惯一旦形成,对于小学中高年级乃至今后的语文学习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预习的重要性是众多教师所认可并被加以重视的,但这种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思想意识层面,从思想深处的认知再到学习中的实践运用,在逐一完善的学习进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将直接影响其阅读、思考以及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学习习惯,要落实在平时的点滴学习进程中。
(四)及时检查预习成果,实现有效预习
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与反馈,在此过程中灵活采取预习检查方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抽取5分钟检查学生预习成果或抽看学生预习笔记等,恰当评价学生预习情况,通过评价督促学生高效预习,提高预习效果。例如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相互检查,其中每个小组长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小组互查后再由教师检查。而教师在检查中可采取听写字词、连词或句群等方式检测学生词句理解和掌握情况,再检测学生重点段落背诵和理解情况,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对教师汇报,其中包括在预习中学会哪些知识?通过预习内容想到哪些知识,阐述所学知识重难点或课文精彩点,不仅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体系,也有效锻炼学生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主动预习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有效的预习,能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建构起坚固的知识桥梁。课前预习是学习中的重要手段,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并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要保障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教师可利用帮助学生制订预习目标、制订预习激励制度等方法,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预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薛陨刚.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预习方法谈[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53.
[2]王卫.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J].小学生(下旬刊),2019(12):10.
[3]郑玉玲.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2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