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张高忠
[导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随之不断提高,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高忠
        四川省资中县公民镇楠木寺小学   641221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随之不断提高,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国学教育的研究,将其更好地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促使小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本文章对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应用价值;渗透策略
引言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深化小学生的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国学经典渗透进行探究。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国学经典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成长
        个人的发展不仅仅包括智力,还包括情感、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成长和完善。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这对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质量具有关键性影响。分析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国学经典,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精神思想进行学习感悟,进而对学生个人的精神心理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实现个人身心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非常重视小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而缺乏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这一不足。国学经典作品讲述了很多杰出的人物,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讲述完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后,小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敬仰之情,并开始效仿这些杰出人物的优秀行为,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国学经典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
        当今的社会充斥着各种快餐文化,尤其是在互联网上这些文化内容更是常见,很多小学生都非常喜欢上网,他们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的都是些没有什么思想内涵和价值的快餐文化,不利于学生个人思想精神世界的建立,不利于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从国学中吸收相应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内容,帮助学生达到良好的文化素养水平,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


二、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策略
        (一)带领学生进行诵读,深化学生对于传统国学经典的认识
        在漫长发展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不断的变化着,它不断地汲取各个朝代、各个地域和多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在这个过程中衍生的国学经典不仅是文化精髓的集合体,也是文化人文科学与自然规律进行结合的自然产物。在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学经典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的完善,几个简单的语句往往记叙着一个唯美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也蕴藏着古今人民的智慧。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其中蕴藏的独特内涵和智慧。
        比如,教师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对《孟子·告子上》中的《舍身取义》的诵读中,就需要通过范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文章诵读的节奏感。虽然文章中会有标点符号,但是阅读过程中的停顿还是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诵读节奏,教师的范读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诵读中,就需要对重读字和阅读间隔的均匀分布诵读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顺其自然地掌握节奏并运用节奏,通过教师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控制诵读的节奏,提升整个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
        (二)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就应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可程度。国学经典作品有很多内容属于文言文,而小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就有限,面对文言文更是会感觉阅读困难、不理解其含义,进而严重降低了学生探究国学经典奥秘的兴趣。对此为了保证国学经典能更加流畅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将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小学生心理和年龄因素,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为生动和形象的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国学经典进行讲解的时候,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更加形象、可观的方式来呈现相对比较枯燥的国学经典内容,给学生创造同文章内容相似或是相同的情境。
        比如,在进行《陋室铭》这篇文章的诵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7学生们讲一些与刘禹锡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基础上逐渐对作品产生强烈的诵读和探究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对经典片段进行诵读,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的感受国学经典中蕴藏的独特精神内涵,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国学教育的重视,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国学知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国学教育的渗透,在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同时,促使小学生充分体会学习国学知识的乐趣,感受到国学知识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邓凡生.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11):102.
[2]杨春红.探讨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中华少年,2019(33):129+132.
[3]罗韶芳.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9(4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