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喻秀贤 陈小汝
[导读]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
        喻秀贤   陈小汝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振兴小学   655800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所学知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更新,在各学科的学习上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欲提高学生综合的素质必然先从国文教育上入手,小学的语文教学就放在了首位。小学语文的核心知识包括德育、智力、体育、美术、劳动等几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到情态,再到技能全方位培养,由此看出教育的方式已从过去的填鸭式灌输悄悄向综合素质转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主要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中各类人文精神的理解。随着学生知识积累增多,学生核心素养应当更加抽象化及精神化。小学语文教学达到高段时,学生也将进入青春期,开始具备独立的思维及意识,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此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更加个性化。教师应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了解人与事物的微妙关系,形成正确的处事风格及思想态度,通过文字完成自我表达及信息读取,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加良好的理解能力,通过文字让语言更加良好地表达。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民间有句俗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意为勤劳的鸟儿都会早早起来捉虫子吃,就能到找食物不会挨饿,与之相对,“寒号鸟”的最终结果就让人很是惋惜了。把这些小故事的寓意投放到学习上自然也不会错,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课前预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前预习的内容安排,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量和理解力做一个全面测评,做到充分,合理,由浅入深,以求学生能够明确课文内容的重点及难点,在课堂上能够做到完全理解自己的所学。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甚至深入思考课文背后要告诉给大家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二)巧借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是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显著标志,其信息量大、形式和内容丰富、声音和情感丰富的特点受到师生的欢迎。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真实的交流环境,打破简单机械地掌握知识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思维以形象化为主。信息技术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有一首诗说“阳光香炉生紫烟”,其中“生”字运用得非常巧妙。如果老师只是口头讲解,学生在脑海里是无法形成画面的。这时候语文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视频。图中香炉峰上覆盖着层层烟雾,山峦叠叠,一缕缕紫色烟雾在阳光下从山谷中升起。学生瞬间理解“阳光香炉生紫烟”的含义,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合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结合课外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课堂知识,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教师在选择课外材料时,应当选择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材料,避免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教师在选择文本时也可征集学生的建议,避免盲目选择。学生应当做到学以致用,将自身学习的知识完成迁移,这也是深度学习的体现。学生深度学习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精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将知识应用在课外学习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语文学习质量。教师应最大程度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趣味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你“教什么”,而是你“怎么教”,因为基础知识总是参差不齐,同班级里的学生差距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造成的,整体的教学质量差距的出现是学校之间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引起的。而决定教学质量的学生成绩是由学生兴趣决定的,无兴趣机械学习虽然可以保持学生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长远学科兴趣是致命打击。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良好的学科兴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探究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课外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现在小学教育提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条件下,传统教育的语文数学为主的情况已经不会出现了,这也增加了语文课外探索的重要性。教师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应该把教学重点由知识教学转变为兴趣下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时刻发挥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等策略进行课堂创新和改革,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祝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48.
[2]宋继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46):11.
[3]李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