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余凯利
[导读] 语文阅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余凯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第五小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语文阅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的反映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名著阅读  小学语文 教学初探?
引言
        “经典的阅读,可以让年轻的一代生命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制高点”名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通过鲜明的人物塑造和细致描写,以及深刻文化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教师也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奠定学生人文素养。
一、将信息技术与名著阅读教学进行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仍然只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很难将学生在阅读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无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提升名著阅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价值,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内容与形式丰富的特点进行辅助教学,将名著内容以更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例如《精卫填海》这篇童话故事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展示的,对于刚接触古文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这篇神话故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精卫填海的动画片段,来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让学生直观地去了解精卫事迹,并感受她不屈不挠的精神魅力。教师合理地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将教学内容以更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神话故事中精卫鸟的精神魅力,使学生受到人格的浸染与熏陶,促使学生能够对该篇神话故事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为学生接下来更高效地开展阅读学习打下良好的条件基础。
二、学会对名著阅读进行总结
        在一般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都是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使学生很难找到读书的方向,并且对于这种阅读心态,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应当在名著阅读时候,指导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的目标,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名著阅读的目的,以及阅读之后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或者是进行名著阅读之后能够体会到什么。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阅读效果,也能够让教师顺利完成名著阅读教学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以及特长,为学生制定高效的名著阅读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这样也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新的活力。例如,在语文名著阅读当中,在学生开始阅读一本名著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这本名著当中,主人公都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名著里面描绘了什么样的风景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地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学生在完成名著阅读之后才会得到一定的收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教师的指导之后,阅读和理解能力自然也就会提高。
三、开展名著阅读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想让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学习得到最大化的阅读学习收获,教师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就一定要注重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深度的交流与沟通,快速抓住文章的精髓所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名著阅读教学内容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加快这一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这篇课文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选段,讲述了黛玉、宝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故事。在这篇名著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故事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将自己真实地融入故事情节中,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故事情节的梳理,深入地去了解故事中各个人物的形象特点,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开展这个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名著阅读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沉淀与洗礼自己的思维和情感,便于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认知,进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学习质量的目的。
四、中西文化群观,荟萃文化精华
        课外名著的阅读注重“博观而约取”,教师应该让学生群观中西方名著读物,感受不同文明下价值观念的不同,以及在面对相同事情的时候全人类对于责任认知的相通性。《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在面对国家利益的时候都舍弃自己而顾全大局的民族意识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也有相同的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其中情感的真挚性,将这种家国责任情怀从小灌输到学生的心中,在中西方差异中找到链接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为成为现代化中国的真正公民,知识和品行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名著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名著阅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体验,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方法,不仅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以便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渐渐地喜欢上语文阅读,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58.
[2]韩静静.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54.
[3]林寒春.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