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魏敏
[导读]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魏敏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南城第一小学        274399
        摘 要:想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生通过探究式阅读可以很好的和文章作者进行交流。通过探究式阅读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创新的思维。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为目的。本文针对探究式阅读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的正确方式。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引导

        小学校园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身心发展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针对这个时期的小学生特点进行引导,将小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激发,从而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探究式阅读是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最重要的方式,针对不同的阶段探究式阅读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其教学过程都是需要老师耐心的教导,时刻保持循序渐进的教学进度。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在不同时期的要求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遇到喜欢的人和情节可以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1]。其次就是要带领学生去阅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兴趣产生阅读的热情,在热情的带领下学生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解析,产生想法后能够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那么随后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见解去揣摩作者的想法,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最后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结合大家的意见来一起解答。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教学理念
(一)结合已知和未知的知识点进行联结探讨
        想要探究就必须要有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前提。问题的发出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但是要想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还是要能够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发现问题。教师在学生探究式阅读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保持一个正确的认知去阅读文章,在已知和未知知识点融合的情况下,加强阅读水平[2]。
(二)探讨学习兴趣和阅读内容的结合
        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其重点就是要以学生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自主去学习。如果强制性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话就严重违背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本质。同时学生对阅读的文章内容是否感兴趣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对阅读中产生的争议进行分析讨论
        对于文章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负责发问,教师则负责引导,通过种种疑问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发现问题[3]。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从讨论中得到新知识。
三、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一)利用课前自读,使学生的探究内容多样化
        在每一堂课之前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前没有老师的带领下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它主要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尝试性与创新性,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的探索预习可以清楚了解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和年代。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明确自己即将要进行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最主要的障碍还是生僻字,教师可以在课上教会学生运用记忆法、换偏旁法等。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上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扫读”,将生僻字的阻碍清除,最基本要做到正确的朗读课文,对于课文的大概意思要基本理解。再有就是在探知道路上要勇敢大胆的进行创新[3]。在课前的预习环境是最轻松和谐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能够活跃的发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不要总被老师的思想牵着走,要有自己的想法,课前就要把探究问题作为最基础的环节,让学生先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堂教学高效的进行,通过解答课前预习产生的问题,可以大大加强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提升。
(二)课堂教师进行引导
        导学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引入未知的知识领域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能够抓住教学的重点,讲重点作为中心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能理解的就不再反复解释,如果学生接受不了的就不要对学生拐弯抹角,以免让学生乱上加乱。另外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语言方式来讲知识活泼有效的传递。导学的过程更多还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符合学生年龄的范围之内,运用情景创设和互动交流来营造课堂气氛,这种引导式教学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适当的进行课后知识延伸,做到温故知新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课外读物的阅读积累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可以很好的延伸到课外阅读当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获取新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将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开阔,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真正做到了温故知新[4]。小学生在这个年纪对于事物的判断力和自身的自制力还严重不足,所以想要教学效果更牢固,在课下应该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像《小珊迪》《凡卡》等课文,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大胆的仿写,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演课本剧,通过有趣的活动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会是漫无目的的在学习知识。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文字优美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点特点安排丰富的实践活动,像成语接龙、歇后语比赛、班级形式播放新闻联播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让他们的创新思维长久发展下去。
(四)教师要在课上积极指导
              教师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推荐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有计划的进行,不能胡乱安排,在推荐阅读读物之前要仔细的考虑其语言是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能产生影响。严格保持阅读内容积极健康,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分层指导,明确灌输阅读目的和方法,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进行频繁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状态。
结束语:  
        探究性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属于基础方法,它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不断在缺点之上设计出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更好的实现探究性阅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延.小学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0(10):152.
[2]王毅尊.自主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J].新教育,2020(28):54-55.
[3]余秉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0(40):181.
[4]叶燕萍.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0(18):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