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王美苏 杭宏艳
[导读] 小学语文学习是从听说读写开始,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这关乎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在小学阶段为今后打好基础,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王美苏   杭宏艳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小街乡中心小学   651102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是从听说读写开始,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这关乎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在小学阶段为今后打好基础,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小学五年级已经是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在阅读当中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中的意识,培养学生总结概括文章的能力。教师要摆脱传统阅读忽视朗读的弊端,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当中,集中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朗读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和朗读的双重结合下快速吸收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解读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描述阅读内容,使其理解其中含义,明确句子段落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第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将自身思想融入表达过程,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形成写作能力;第三,能够运用语言展开交际,通过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形成和他人沟通的能力;第四,语文知识技能,主要包括对字词、古诗等积累情况,还包括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第五,文化品质。能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中的精髓,形成较强的文化意识以及较高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渗透阅读背景
        在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和学生文化视野以及精神感悟有直接关联。部分阅读内容不但能够体现出文字运用的特点,而且其中还蕴含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需要教师适当拓展,挖掘背景知识中的文化要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其文化视野。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将相和》内容时,可重点向学生介绍廉颇、蔺相如等人物相关历史知识,重点介绍秦、赵两国产生矛盾这一历史背景。同时,为学生普及古代君主制度之下,蔺相如出使秦国的勇敢行为和特殊意义,激发学生对人物产生钦佩情感。之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蔺相如、廉颇二人关系不睦的原因,到后期关系和睦的系列过程,对二人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有勇有谋的优秀品质。在阅读课文内容之前,为学生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可为其深入理解文章奠定良好基础。
        2.小组合作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需要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分析阅读语言、文章结构,让其获取更多信息。小组合作是素质教育下的全新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深入解读阅读文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学过程,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以合作方式,层层深入展开探究,高效学习阅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时,可根据学情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划分学习小组,进行组内探究。同时,教师结合学生能力对其安排合作任务。如果学生发音标准,可安排其负责小组课文朗读,帮助他人纠正发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合作过程,还需指导学生对文章结构展开分析,此阶段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保证学生合作学习顺利,可提出引导问题:“文章是以怎样的顺序对桂花雨进行描写的?”之后让学生以桂花雨为核心,从描写角度入手,合作完成本节课思维导图绘制,使用色彩鲜明的线条,配合文字,共同呈现文章布局方式。此外,还可让小组成员结合文章语言特色,重点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深入理解文章。
        3.朗读形式多样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朗读总是与课文的语言、蕴含的情感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尽所能地制造机会朗读,让我们不要统一在某种程度上,自由朗读的多样性。恰当的教师朗读模式可以与审美的音乐和图画相匹配,教师朗读模式充满了声音和情感,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情感的氛围当中,也给学生学会一个模仿学习的朗读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们多采用学生之间的生生互读形式,可以是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模仿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朗读、配乐朗读等。
        4.坚持每天朗读,营造朗读气氛
        朗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要让学生在阅读当中形成朗读的意识,就应该从每日的朗读练习开始,通过日积月累的朗读,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能够逐渐进行朗读。并且让学生朗读可以营造良好的朗读气氛,让学生逐渐融入到朗读的集体当中,跟着其他同学共同朗读,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在每天集体朗读当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和他人朗读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朗读当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读,在朗读过程当中要求学生齐声、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每天朗读五分钟,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日积月累练习,逐渐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学生齐声朗读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让学生眼睛阅读,嘴巴朗读的配合,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当中,营造和谐的朗读气氛。
        三、结语
        只看不读会让学生的思想逐渐麻木,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当中,通过引导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朗读出来,通过情感的附加以及自身主观意识的处理,逐渐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制定不同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向,明确学生的目标。同时教师要鼓励朗读优秀的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学生朗读的动力,促使学生逐渐将朗读养成习惯。
        参考文献
        [1]洪道文.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 学苑教育, 2018.
        [2]曾燕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000(026):266-267.
        [3]田小丽. 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8, 000(005):58-58.
        [4]周焕. 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 艺术科技,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