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王俊明
[导读]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家长和教师最头疼的事情。
        王俊明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七叉镇红峰小学  572700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家长和教师最头疼的事情。大部分学生在习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学生习作语言枯燥浅显,缺乏深度;部分学生在习作中感觉笔下无物,不知从何写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习作方法,缺乏良好的习作习惯。鉴于此,教师要重视习作教学,在课堂上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耐心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基于此,本文章对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引言
        目前,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对于写作十分抗拒。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作文创作,结果一节课都写不出一个自然段,让他们回家写,却总能发现父母帮助过的痕迹。而且,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简单、直白、枯燥,没有表现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情感流露,文章永远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在读者内心掀不起任何波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当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习作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师习作教学的随意性,即目标不明确。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与学段的目标、学期的目标及某次习作教学的具体目标,要求教师都要心中有数,既要放眼全局,又要通过某次习作训练,达到具体的训练要求,实现每个小目标,进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大目标。
        (二)不重视习作教学
        习作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但是,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习作的作用。他们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其主要任务是积累生词生字,背诵简单的词句。因而在教学中,没有给习作留足够的时间。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在习作中还停留在浅层次。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采用多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而观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很多教师为了规范学生的写作,会给学生设置固定的写作框架,让学生在这样的框架里面填充知识,这样其实就是一种机械式教学。

作文应该是自我飞扬、毫无牵绊和限制的,它最能够表达人内心的情感欲望,所以,教师不应该将学生束缚在一个小小的框架中,这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和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写作,去感受写作的快乐和魅力。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观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激发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作源泉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就是习作的灵感。当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时,教师先不要让学生立刻进行习作,而是要仔细审题,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文章的习作要素。想象力的来源有很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到社会,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投身大自然。这样,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让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习作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的想象力是创作的源泉。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习作中涉及到的事物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在习作中融入感情。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习作评价
        习作教学重要的环节是评价,是帮助学生分析习作内容、提高习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习作教学经过作前指导、选材指导、内容与形式指导,学生习作已完成主要部分,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打通作文教学的最后一公里,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总结习作得失,分享习作快乐,促进学生可持续习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习作教学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在分享自己习作的同时,主动与同伴互评互改,充分发挥学生在习作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多边交流,成果共享。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的习作扫描后发到钉钉、微信等共享平台,然后让学生自由评改,或打分、或投票、或点赞,然后交流优秀习作的优点,学习文章的结构与构思,画出写得精彩的内容,特别是用得好的词语。针对中等类型的习作,也要引导学生交流成功之处,查找还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该如何修改,就共性问题及时总结修改方案。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赏析,学会借鉴,更学会思考,达到共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达与思维能力,有利于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写作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能通过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进一步培育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结合具体的写作内容完成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许凤梅.浅议新时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79.
[2]张立波.浅议新时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74.
[3]马文芳.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8(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