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凤兰
安徽省芜湖市马塘小学
摘要:阅读与写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阅读既可以积累多种语言句式和写作手法,又能提升他们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力和感受力。正是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增强,他们可以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巧妙地运用到写作教学中,从而实现写作和阅读两者之间的良性转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相当于学生将语文知识进行内化与外化,而中间的过程中是基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基础之上。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普遍存在将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进行割裂。本文旨在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打破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壁垒,从而构建两者之间高速公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读写结合的积极意义
1.利用读写之间的统一性,让语文教学的效益发挥大最大化
阅读与写作具有相互统一性。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文学科的特有思维,增强对语文文本的独特感知力,培养学生对于语文修辞和描写方法的敏感性。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在语文阅读中的独特理解运用到语文的写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积累阅读中的素材,并将其运用到语文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将这部分的理解运用阅读的过程中,从而让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2.让写作倒逼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话可说,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出现畏难心理,使其失去对语文写作学习的兴趣,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学生的阅读积累量匮乏。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写作中的困难倒逼学生投入到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准备一个语文阅读记录本,记录学生喜欢的阅读素材,比如,写景、抒情等。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积累的阅读素材进行分享,并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让分享的学生更加全面和立体地掌握自己积累的素材,从而加速对积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效率,并将这种理解运用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的运用策略
1.巧借读后感,获得良好的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事物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阅读,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提升学生阅读积极性和语言逻辑性。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感触运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到达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思考文本内容,并将其做为对文章关键性语文文字理解的突破口。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写作,从而促进读与写之间的相互融合。以下面这段文字为例:“‘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诠释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此同时,我会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我截取学生写作的内容介绍。小华写道:“这两句话让我联想到自己在一次数学考试的时,得了98分,全家都特别高兴,但是我将这件事情告诉爸爸时,他却板起脸来,他并让自己认真地做相关的数学题,而自己也做对了。但是父亲狠狠地批评了自己,当时虽然自己很不开心,但是已经意识到了错误,并在年终考试时得了100分,父亲笑得比谁都开心。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父亲的爱如山,深沉但又深刻。”通过运用读后感的方式开展教学,我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父爱,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父爱,从而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他们的文笔更具有生命力。
2.巧借阅读整体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都会有自己喜欢阅读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其喜好,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力,增强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获得读写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写随笔,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比如,我曾开展过以“杨绛奶奶并未离我远去”的主题阅读活动,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所掌握的内容,对杨绛的感情进行诠释,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素材的灵活运用效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陈同学的演讲。他说道:“‘落红本是无情物,但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杨绛奶奶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文章中的精神养料却一直滋润我的心灵,鼓舞着我不断成长。”通过运用主题活动,我不仅提升学生运用素材的灵活性,还能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对写作素材不断进行内化,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还要求孩子每天课外阅读三十分钟,边阅读边写阅读体会,作批注,达到有效阅读,孩子们渐渐养成阅读习惯,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常练笔、常思考,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达到很大提升。
3.巧借课堂,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将课堂的效率充分发挥出来,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读写相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到读写相结合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以下几点进行口语取得一定的效果。
(1)多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升学生动手动口能力
说话练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想很好地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就必须将改词语纳入到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说话就是将单个词语融于具体的语境,给学生更形象直观的影响,以巩固学生对该词的掌握情况。此外,对一些重点词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其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说话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内化运用。说话不但要动口说还要动手写,能极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选择比较典型的句子进行仿写,增强学生对词语的使用能力
仿句练习应该是说话练习的深化,说话只要求学生能将这个词运用到一句话中。而仿写不光要达到说话的要求,还要根据给出的例句的句式,判断出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句式来仿写,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练习取得的效果也是多方面的。既能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语句仿写呢?选择课文中典型的、有修辞手法的易于学生操作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必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3)锻炼学生用口语将课文复述出来,并能根据情节进行续写或者改写
小学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很有故事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并根据情节的发展进行改写或者续写。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再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读写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此外课本中也有一些课文的某些部分省略了,是需要大家想象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进行读写相结合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应适当地让学生依据文意发挥想象,补足情节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三、总结
读与写之间其实隐含着一个词,它就是“思”。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应注重学生的“思”,让学生“懂思”、“学思”、“用思”从而促进读与写之间相互转化,促进语文读与写教学效果的双向促进。
参考文献:
[1]刘倩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06)
[2]施勇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新校园(中旬).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