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宸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伍家桥学校 425900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对于语文教学也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既需要学生掌握到基础知识,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诗词中具备意境美、韵律美和思想美,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借助一些创新手段,突显出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对生活抱有更为崇高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
引言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师在古诗教学中不应只以背诵、理解诗意为教学目的,更要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意境,让学生感悟古诗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感情美,从而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精神内涵。
一、吟诵诗韵,体会韵律美
古诗词是通过语言进行表现的,无论是华丽或者平淡,都是诗人进行凝练的结果,体现了语言的表现艺术以及韵律之美。但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一部分,只注重于教导学生字义、词义,忽略了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古诗词作为一种传承了千年的特殊文体,它与其他文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所含有的“韵味”。“韵味”既是诗人进行创作的追求,也是古人进行诗词品鉴的标准之一。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体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韵味”。以《春晓》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可能无法直接理解古诗词的“韵味”,因而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发现“韵脚”,即“晓”“鸟”“少”。在朗读时,要体现出“韵脚”的音乐美,如通过拉长字音、注重轻重等。其次,在学生朗读诗词时,教导学生停顿的技巧,“长短不一”的停顿朗诵可以让诗词更加具有表现力。最后,还要教导学生古诗词中的平仄特点,使朗读变得“错落有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律美”。在学生进行初学时,学生可能无法做到较好的诗词吟诵,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示范式的吟诵,让学生学着教师的节奏进行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古诗词受到载体和篇幅的限制,一字一句都经过了诗人的推敲和提炼,均蕴含着独特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古诗词的韵律出发,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韵律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二、创设情境,感受整体美
小学阶段的知识比较简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古诗词学习情境,通过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地讲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
古诗词和现代诗歌不同,其中一些语句、字词的意象与现代诗歌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更为生动和具象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创作时的情感。
例如,讲授《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想一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在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及交流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瀑布的图片及动态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瀑布的样子,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形状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在讲授这类古诗词时,教师应让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古诗词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学习中理解古诗词独特的韵律,感受古诗词特有的魅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充分了解古诗词的意象及内涵,深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了,对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三、注重表达,体会语言美
古诗短小精悍,诗人对文字的斟酌历来为后人所称颂。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一句倒装句,学生在理解时不免有些疑惑:理应是“浣女归来后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渔舟顺流而下使得莲叶左右摇曳”,其实教师在这里可以相机引导:首句为“空山”,既然是“空山”那么浣女和捕鱼人大量人物出现后这还能是座“空山”吗?诗人并不能目及远方,只是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喧闹声,看到了莲花颤动的画面,进而联想。诗人首先想到的是描写自己的感官,因此诗中选择了倒装句,更增添了画面的真实性,喧闹声音的回荡更衬托出“空山”的“空”。教师除了让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体会古诗文字的语言美,也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配乐建立具体的审美环境。如教师使用插图的方式,教学《江雪》一诗,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柳宗元的“千万孤独”。教师在教授《赠汪伦》一诗时,播放出高山流水音乐,展现两个人相送的画面,学生能够以具象化的方式感知抽象文字。
借助解读古诗语言美,能够将博大精深的汉字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形成深远影响,使他们在行文中更注重渗透情感因素在其中。
结束语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当下,古诗词篇幅逐年增加,教师要认识到古诗词中审美教育的存在价值,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朗诵、情境教学和实训等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到古诗词的艺术之美。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出来,借助多元的手段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继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J].情感读本,2020(02):60.
[2]苏志恒.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75.
[3]马丽丽.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J].中华少年,2018(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