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李荣
[导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相对较强的知识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相对较强的知识学科,语文教学中蕴含的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当中的核心任务之一。
        李荣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高级中学 6622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相对较强的知识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相对较强的知识学科,语文教学中蕴含的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当中的核心任务之一。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和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潜移默化中,获得语文知识的真正熏陶,并从语文教学当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科对外传递的丰富文化信息。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加大对语文教学有效策略方面的研究,并应用研究出来的语文教学有效策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用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引言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我国高中语文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语文教学体系、理念影响较为明显,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语文教师,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展现者也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完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教师进行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然后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考虑要全面,不仅要设定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章节重点难点的确立,在备课环节,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重难点的合理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式的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一些文言文时,我们在教学前必须深入研读教材,要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性,还要考虑到高中生对文言文接触较少的现实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在课堂上要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完成对难点的探究,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二、利用微课,设置预习任务
        预习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以往预习的过程中大多只将目光放在阅读教材内容中,这样的预习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而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开展预习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对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观看教师所设计的微课教学视频中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记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微课为学生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完善和优化传统无效的预习方式。
        比如,在开展《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在教师讲解这篇文章之前能够有所了解,我为学生制作了一个几分钟的微课视频,在短短的视频中描绘了作者所受病痛之苦。当学生观看完这几分钟的微课视频之后能够对史铁生的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我在录制的视频中还为学生详细描述了史铁生身残志坚的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史铁生坚强的意志,学生看完视频之后,在阅读文本内容的时候就很容易理解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展开学习,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明白自己的预习方向,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微课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预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另外还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小组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互动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课堂互动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学习方式。因此,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能仅从教师和学生这一角度来思考,还要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此外,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并让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能够学到更多不同的问题思考方式,同时也会对所讨论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学习《鸿门宴》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分析前先让学生通过小组的互动学习去理解、翻译课文内容,小组互动学习的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更专注地进行课文学习,同时互相的讨论交流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翻译课文内容,从而有更高的学习效率。这种方式既能够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又能够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显著的学习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从而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创新和丰富教学的手段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以教材为指导,针对现状采取全方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赖仲凯.大数据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高考,2020(18):20.
[2]袁官玉.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3]张苏霞.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