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侯乐乐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是学校关注和重视的教学重点内容。
        侯乐乐
        四川省阆中市石滩镇中心学校  637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是学校关注和重视的教学重点内容。新课改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了要提升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综合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  内涵 培养路径 探析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更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便是其中的教育重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吸收语文知识,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散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语文文化内涵。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还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不仅具备总体框架,也具备实质内涵。核心素养的关键就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核心素养理念在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表现,其不仅融入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在社会实践以及文化基础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融入。在我国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步入新时期,学生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自主提升建设能力,并尝试采取创新思维来了解和认知外界事物,对实际问题能够很好地进行处理,在形成语文即生活的观念之后,逐步补充和完备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其不仅包含语言素养以及思维素养,除此之外,审美素养以及人文素养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流,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构建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对此,教师首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紧跟教育发展步伐,不断的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身,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学习渠道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新课改的学习,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加强语文阅读,提升小学生知识储备
        阅读能够增强人的语文知识储备,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书籍的价值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知并重视起来。在书籍中能够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感受思乡之情;能够从“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感受坚韧不拔的毅力。阅读书籍能够提升学生对自然、对世间百态的认识与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等,为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奠定理论基础。语文教师要精心筛选一些课外读物让小学生进行观看,对简易度进行把控,对内容的价值与营养进行把控,还要对题材的新颖、有趣特质进行把控,确保小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值得注意的是,鉴于一些古文、唐诗理解吃力的特点,及小学生领悟能力有限现状,语文教师要积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小学生灵感、启迪和帮助,确保小学生能够透过阅读汲取“营养”,避免了阅读内容的难度破坏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致。为了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不同主题的演讲、主题班会以及诗歌朗读比赛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查找资料,在知识的海洋中撷取精神食粮,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知识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三)挖掘教材内容,注重渗透美学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教学,还应引导学生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其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文字运用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这一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这一教学模式,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其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
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加深对核心素养的认知,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热情,从而在寓教于乐中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虎威.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四).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06-208.
[2]徐茹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0(07):92-93.
[3]赵艳霞.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93-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