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何方丽
[导读]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批判思维的意识还比较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质疑声很少,这种现状是不利于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目标实现的。
        何方丽
        湖北省潜江市高石碑镇义新小学 433100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培养批判思维的意识还比较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质疑声很少,这种现状是不利于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目标实现的。从小学语文质疑能力缺失的背景出发,寻找质疑能力缺乏的原因,结合挖掘语文的人文内涵,尝试从问题意识的培养角度进行分析,以促进质疑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传统“灌输式”教学造成众多学生机械式学习,缺乏学习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这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尊重、完善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质疑能力的内涵及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将质疑解释为“提出疑问”;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请人解答疑难”;《辞源》里关于质疑的表述是“心有所疑,就正于人”;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表述是“心有所疑,提出以求解答”。由各类词典中的释义可以得出,我们通常所说的质疑是指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寻找结果。那么,质疑能力也就可以解释为:具备提出疑惑并寻求答案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质疑既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策略,它不是单向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质疑能力,就必须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本课题研究中的“质疑能力”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对文本产生一些疑问,或者对以往所认同的观点有所怀疑,重新提出新的见解或观点。其突出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反思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从何而问,学会质疑
        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做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示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兴趣点(热点)内容,或是有表达特色之处的部分,寻找、提出问题。在文章重点处质疑题目和主旨突显之处往往是重点。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作品的题目是作者花了很大功夫反复斟酌而成的,是高度浓缩的精华部分,值得学生质疑;主旨突显之处往往是作者的创作意图所在,也是文本思想内容的价值所在,是学习理解的重点,由此发问,更能直击本质。在文章难点处质疑课文难点是学生难以理解或容易产生偏差的地方,而且往往是隐含着作者传达的重要信息,一般与文章主旨、内容安排的用意相勾连的内容。抓住难点发问可以紧紧围绕学生认知上存在的问题,解疑解难,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围绕兴趣点质疑,一切有成效的学习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问,自我主动地学。在文章表达特色处质疑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更要去探寻课文是“怎么写”的,要关注文中的特殊形式及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质疑。首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文章中重复的词、句,探寻“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会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其次,在文本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很多大家的文章看似前后矛盾,实则匠心独运,引导在这样的地方质疑,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解读文本。再次,围绕空白点质疑。由于作者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于空白处质疑问难,补充空白,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营造质疑的氛围,启发学生思考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求知欲,而培育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和谐友善的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具体而言,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智力和能力差异,平等对待学生,为其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使学生能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教师尤其要注重启发式、点拨式、导学式等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中,跟随教师的思路,思索问题、表达观点。其次,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质疑情境,通过动画、图片、故事等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带领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一边聆听教师的讲解,一边主动思索其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质疑精神。
        (三)导引质疑中明确问题
        疑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把知识当做一种“自我需要”,把“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内驱力。随着课程改革推进的步伐,小学语文课堂对“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针对阅读教材主要以布置预习提问作业、课堂现场提问共同解决的方式体现,虽然有问题出现,课堂也以解决问题开展教学,但实际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讲读,根本原因是没有涉及“质疑”背后的思考,因此不能明确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思考,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方式技巧,从追求“问”的有效进而筑就课堂的高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把向40分钟要质量落实到实处,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红兴.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21):117.
[2]高文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教师,2019(30):43.
[3]何彬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