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莉 习吕明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王村镇中心小学
语文,展示的是多姿多彩的人生,五彩缤纷的社会。可对于生活阅历不丰富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很难通过文字再现这些美好的画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以其文、图、声并茂的特点走进语文课堂的教学,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泼了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位善于煽情的语文名师曾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要把学生对语文的情感煽得旺旺的,把学习兴趣的熊熊烈火点燃。”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形象化的词句,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草原》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组草原美景图,并播放着优美的朗读。那蓝的天、白的云、一碧千里的草原充满了生命的灵动,加之“羊群”、“小丘”相映成趣,“骏马”、“大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这种图文交融,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因而激发了兴趣,在课伊始就获得了一份审美的喜悦,为全文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化静为动,释疑解难。
多媒体教学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令学生耳目一新,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因而当教材中的重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我们可使用多媒体教学。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启发思维,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起着重要作用。
如教学《长征》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有关影片,同时配有生动感人的解说。学生看后浮想联翩, “暖”和“寒”便迎刃而解,进一步体会了诗句的意思。
再如《詹天佑》一文,仅仅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理解“中部开凿法”和“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以及火车“人”字形线路的走法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时我运用了电教媒体化静为动,用动态的画面演示了两种凿井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走法,这样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一目了然,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解答了。
三、巧用多媒体培养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坏境焕然一新,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的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我让学生边欣赏美丽画面边扮演导游,为鸟的天堂配一段优美的解说。同学们个个雀雀欲试,才思敏捷,语言精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又如《明天,我们毕业》一课中,当教学到第七自然段“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时,为了让学生“以我口表我心”,抒发对老师同学的感情,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校园美丽的风景图,夹杂有同学们快乐的课间十分钟和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的画面,伴随着背景音乐《毕业歌》响起,我深情地诵读:“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你的耳畔一定回响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你的眼前一定浮现出老师对你们孜孜教诲的情景。此时此刻,一声声祝福、一份份感动从心中涌起,你最想对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画面,欣赏着舒缓柔和的乐曲,回想校园里发生的一幕幕,同学的关心、老师的教导,便情不自禁地倾吐着自己的心声。语言生动,感情真挚,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深化课堂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的教学不仅是学文,更是教学生做人。语文深层的东西是渗透在文本中的一种情感熏陶,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月光启蒙》,这是孙友田回忆自己母亲时写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感激。课近尾声,我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舒缓而深情的音乐响起,“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坐在轮椅上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课堂上所有的人都静静地听着,看着,泪也在情不自禁中滚落。这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相结合带给人的心灵震撼。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深化课堂教学,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服务,从而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