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重庆师范大学 401331
【摘要】从美育含义的角度论美育的意义,将美育应用致小学语文课堂,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就是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语文美育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必须根据美育的特点、语文课堂的特点、小学儿童的特点进行美育化教学。当今社会的教育,已经从以前的双基目标变为核心素养目标,因此需要从核心素养出发,探讨儿童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的整体化、情境化和深度化关系以及小学语文课堂美育化教学,体验文字魅力、融入语文生活、创设语文情境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美育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与儿童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富有艺术和文学气息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本能的思维上应该去注重语文的美育教学,语文的美育化教学也与儿童的核心素养形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两者缺一不可,环环相扣。
(一)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有赖于儿童核心素养整体化教学
儿童核心素养整体化教学强调小学语文课堂与美育的联系与整合,防止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素养时的知识与能力的碎片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到理解到应用的认知路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导向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儿童核心素养的整体化教学,使儿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感受到整体化的美育教学。
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整体化美育教学时,应该学会使用常用的整体化教学工具,如采用知识树,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儿童,在画知识树的同时,一定是基于对美育知识之间彼此的有机联系;采用概念图,小学语文教师在采用概念图时,应该考虑清楚美育知识的点、线、面的关系;采用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把语文和美育知识通过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把美育主题的颜色、相关图像与主题关键词等建立儿童的记忆链接,让儿童的思维不断发散、不断深化、不断聚焦。
(二)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有赖于儿童核心素养情境化教学
儿童核心素养下的情境化教学指的是将情境赋予知识和儿童对于学习、生活的认识,使得美育知识变得有情有境,使儿童在接触知识时,知识是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生动化、背景化、活泼化、问题化和思维化,如此必将大大提高儿童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情境是儿童认识的桥梁,是知识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桥梁。
情境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知识有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点,可以增加儿童学习活动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让儿童在理论知识与运用实践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美育化知识、提升能力。情景化教学还可以有效刺激儿童的情绪,使美育化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对知识本身的感受,更会使儿童产生美育情感的共鸣。构建一个真实的情境教学,是美育知识通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核心素养本身就是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品质。
(三)小学语文美育化教学有赖于儿童核心素养深度化教学
所谓深度化教学,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时,应该强调语文学科的精气神。教学不纯粹是一种艺术,来展示教师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
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去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活动安排应更多地让学生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陶冶情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首先是一门科学,小学语文教师从事的是一门语文学科的教学。首先把握学科的最内在东西和本质,摸清该学科的门道。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体现本学科的个性,还应该去展示语文学科的美育魅力,语文学科是美丽的,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儿童去发现语文之美,去体会语文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美育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体验文字魅力
如果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学科,钻得很深,研得很透,对所做的工作都很投入、很迷恋,那么,我们一定会发现,语文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而在这方面体现得最与众不同的,就来自于母语的魅力美。
中国的文字在语文教学中可谓是无处不在,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文字在演变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而字与字之间相结合,就会形成词语,词语的美承载着字本身的美,而词语与词语之间又会形成无数由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又承载着字词本身的美,当无数个句子通过不同人进行思维的转化时,又会形成无数优美的诗句或是文章,文字的美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发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美育化课堂教学时,应该从自身的课堂语言中把握美育教学,用富有诗情画意之语,潜移默化感染儿童的身心;从教学设计中把握美育教学,用富有逻辑而烂漫生趣之设计,让儿童无时不刻不沉浸在课堂的美育之中。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儿童在古诗词的王国中,让他们进行古代和现代结合的情境语言表达,甚至可以用文言文或者古语的形式进行故事创作或者是表演。
(二)融入语文生活
如果一门学科跨越了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联系,那么这门课程的教学无疑是空洞且乏味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语文学科美育化教学时,需要将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联系,因为知识不是凭空出现的,知识的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最终儿童学习的知识应该回归于生活当中,只有回归于生活,儿童才能学会迁移,当教师把语文知识融入生活时,知识的魅力就已经产生,而魅力的产生就会形成美,这就是所谓的融入语文生活的美育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将语文知识和人文主题融入生活时,应该注意去粗取精,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是好的,但是儿童在这方面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不能很好的把握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将语文知识美育化的过程中,应该对生活的知识提前做好有标准的筛选和整理。
(三)创设语文情境
所谓的语文情境,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于知识的情境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时,首先,应该在课前进行教材单元课文分析,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主题,进行创设,防止创设的情境处于脱离的情况,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五年级上册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猎人海力布》教学时,用《白蛇传》的动画进行导入,虽然教师把握住了这两者之间都是民间故事的体裁,但是没有把握住两者之间在语文要素和课文本身内容的联系,依旧是处于教学情境脱离状态,《白蛇传》和《猎人海力布》两者内容之间,并无关联。
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语文情境时,在教学过程当中,还应该注重整体的情境创设,比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会注意到前者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但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很多老师往往将其忽略。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儿童在课堂前半段对本堂课充满了兴趣和激情,但是在后半段很容易思维游离。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儿童导入环节的语文情境,还应该立足于课堂的整体去创设语文情境。
二、结语
语文是一门富有中国艺术之美的课程,不管是它的语言之美还是它本身的学科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在做任何与语文课堂相关的事情和设计时,都应该做到极致的美育化,只有如此,教师和儿童才会双向去发现和体验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语文本身是富有美的,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要将其美,落实到育人方面,应该从小学语文课堂的美育化教学与儿童的核心素养相联系。两者联系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从语文本身的文字之美、语文知识融入生活之美、语文情境创设之美去注重,还应该时刻去关注美育化教学的前沿设计和最新教育的理念。时代的进步,造就着新时代的儿童。语文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应该全方面去把握美育化,用发现和探索的眼光,去感知语文之美,让儿童在语文之美中,感受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和学科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美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创新能力发展[J]. 谢庆平. 新课程(小学). 2019(11)
[2]浅谈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美育中的开发和利用[J]. 杨丁相,郭转. 家长. 2019(17)
[3]全景美育,滋养尚美品格——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品格提升项目的实践[J]. 袁静. 生活教育. 2020(01)
[4]美德并行——小学美育调查及对策研究[J]. 吕爱慧,吕爱敏. 科幻画报. 2020(01)
[5]实施语文审美化教学,构建自主、有效课堂[J]. 宋颖. 现代职业教育. 2018(03)
[6]立美育人 育人臻美——审美化教育的价值及其策略[J]. 戴建栋,陈志军.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12)
美育政策的完善与美育的发展[J]. 周军伟. 美育学刊. 2011(06)
[7]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 李璟. 科技信息. 2010(23)
[8]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异同——对以艺术教育取代美育现象的一点思考[J]. 王旭晓.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