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华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第二小学 317016)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应从单纯的传知识的教育误区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鼓舞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一、把兴趣带进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是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学习兴趣越浓,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越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发掘潜力,使学生乐意主动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我想学。新课引入时,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情景,比如讲一个故事,语或设置悬念,使学生有兴趣。例如在《能被3整除的特征》一上课,老师写了几个多位数,说;“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不信,用计算器验证后又认为老师事先算过的。这时老师说:“大家写一些数看我能否判断能被3整除,其他同学业用计算器验证”,学生争着说出一些数想为难老师,可老师很快答出来。这时学生的好奇心来了,老师抓住机会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接着掲示课题。“思源于疑”,只有质疑,才能发人深思,达到释疑。
2、创设探索情境,诱我会学。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已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学生有了浓厚兴,就会主动地探素知识,比如学习《长方形周长》这课时,让学生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和宽,让学生自己去计算下周长,反馈后方法各异,引导学生比较得出简单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体会了简单与复杂的差异并在探究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营造竞争情境,引发我要学。竟争是一种健康的机制,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更能主动学习和探素,营造争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参与意识,培养竞争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挑战者,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如安排的夺红旗,争当数学医生,抢答,数学主、论赛等。如教学长方体认识后,一生提出长方形的一张纸是不是长方体老师马上把这个向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此时学生们争论不休,这时老师把争论双方组织成一个辩论赛,认为是的为正方,不是的为反方。通过讲道理,按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既让学生从中懂得怎样获取知识及学习数学的价值,又启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全心主动地投到学习中去。
二、提供开放活动时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和结果,并将活动中的认识与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1、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师生的一问一答,恰似进行启发式教学,实际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限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没有留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古人云:“授人以画,只供一饭之需,授以说,则终身用无穷”。在知识快速更换的时代里,课堂里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功能才能延续到社会中,体现它的价值。
2、变封闭为开放,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题因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如学习分数基本性后,出现巩固练习=,看以是一道封闭题填,但有位老师以游戏形式开放学生的头脑。①师说分母、再请学生说分子,学生都能很快得出来。②让学生说出分子,老师说分母,开始顺利进行,并解释原因。这时有位学生生报了5和7,此时老师感到又是一次开放的机会,诚恳地说:“我一下子想不出分母,请大家帮我想,找出分母”,课堂寂静了一会儿,马上热开了,有的在纸上演算,有的讨论。终于有位学生高兴喊到, 所以分母是20和28,话音刚落,其他同学有所感悟,原来是以为桥梁找到答案。又提出分母是16、20的分子又是多少?学生都能正确地回答通过“开放式”引导后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好地体现人人学握数学和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课程理念。
3、学习方式开放,主动应用教学。《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难以完培养学生解问题能力的重任,应该让学生在游戏、实践、交流合作、自主探究中学,充分发表自已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从而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校运动员参加市运动会共19人,A租车有两种:每辆小车坐3人、每辆面包车可坐8人,请你设计几种租车方案,哪一种租车方案较合理。B住宿有三种:2人间160元、3人间180元、4人间200元,请计多种住房方案,并算出每种方案的住宿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产生共生效应,达到共同发展。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的情景——当售货员,客等通过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主动应用数学,发展能力。
三、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彼此相通,才能展示个性思维与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題的方法,能产生有效交流的效果。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导入后,教师创设情境,问:“大家想不想当一回小小的数家”,再出示探究题。试一试: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习过的图形,并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运用准备的一些三角形学具进行操作并思考操作的过程,然后小组进行交流,推出代表,全班交流,在实物投上演示汇报。第一小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第二小组:通过割补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第三小组:也可用一个三角形,通过两腰割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第四小组:通过两腰中点进行折叠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多种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出多种推导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热情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题,采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我们要凭借着精巧的环节设计和精准的练习,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掌握课堂“发言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